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646737
对某些中西医临床医学设计和总结的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1期
     G比值下降最显著;肝郁伤阴以TIT、TFr、球蛋白升高,血色素下降最显著;肝郁湿热中阴则以GPr升高、白蛋白降低、A/G比值下降最显著;肝郁脾虚以tft升高、总蛋白降低、血色素下降最显著……。在此前提下,作者一方面结论说,“结果可以看出,各个证在实验室检查指标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而另一方面又说,“由于病例少,各个证型所占的比例数更少,不足以完全提示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这后一种说法是实事求是的、是科学的,而前一种提法则常易造成假象。

    再说,此项临床观察主要都是以主诉症状为辨证依据和疗效判识的标准,所作的一些检验指标(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或某些免疫检测指标等)大多缺少特异性,一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难免偏多;加之都为某些因素不易控制的门诊病例,又无任何对照观察,故使其科学性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一项有关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的临床科研工作中,其思路主要是想“病证结合,把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运用到现代医学所称的病和各种病的每个阶段。从而总结出分型分期的治疗规律”。这一设想应是可取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前后所进行的I临床观察仅半年时间,且皆为门诊病例(共56例)。这从临床科研的角度看,时间嫌短,恐无法较系统地观察病情发展的过程,单靠门诊病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来,虽较简便易行,但颇难避免因病人的四处求医所带来的疗效评定上的失真,加之仅观察56例,一般说来是较难找出相关病证施治的客观规律的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