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3064
黄芩抗炎作用的药理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7期
     摘要:评述黄芩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其抗炎的作用机制,发现黄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炎症动物模型的表现,对炎症细胞模型的影响作用不同,可从不同环节阻断花生四烯酸通路,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释放和核因子的转录活性,抑制一氧化氮和某些黏附分子的合成,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黄芩;炎症;述评

    中图分类号:11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443-03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e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之效,主要用于湿热证,证见发热胸痞、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苔黄腻等。其主要活性成分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大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癌和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黄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作一评述,为黄芩抗炎作用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1 黄芩对不同炎症模型的药效作用

    1.1 不同程度改善动物模型的炎性表现

    炎症的动物模型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分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模型、感染性炎症模型和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模型模拟炎症不同病理时期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耳肿胀或足肿胀模型以及肉芽肿模型;变态反应性模型主要包括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接触性皮炎模型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