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属肝细胞及微胆管保护作用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063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保护作用。方法:利用α-萘异硫氰酸酯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T、AsT、TBIL、DBIL、ALP、GGT、MPO、LPO及光镜下肝脏病理学变化。评价活血祛湿法对肝细胞及微胆管的保护作用。结果:活血祛湿法能使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肝损伤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明显改变。结论:活血祛湿法对α-萘畀硫氰酸酯所致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关键词:α-萘异硫氰酸酯;活血祛湿法;黄疸
中图分类号:R25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1013-02
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现代医学认为黄疸只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黄疸是中重度及难治性肝炎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可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改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伤、肝细胞凋亡、脂肪泻、内毒素血症、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下降、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等。因此积极治疗黄疸对于降低原发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历代医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认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认为黄疸的发生多因湿热疫毒侵犯中焦脾胃,损伤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致身目发黄,因此多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要治疗方法,兼顾活血、化瘀。《伤寒杂病论》中所载张仲景治疗黄疸诸方药,只要认证准确,疗效良好。本实验意在探索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黄疸之机理,优化组合方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Wsitar大鼠:75只,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自由给水,均用普通饲料,每日2次。
药品与试剂;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购于北京通县育才精细化工厂。ALT、AST、TBIL、DBIL、ALP、GGT试剂盒购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PO、LPO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药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局。加水煎熬,制备成0.1g/mL浓度备用。
1.2 实验方法
将Wsitar大鼠75只,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2组各15只,正常组按6mL/kg体重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依次其余6组按6mL/kg体重各给予2%ANIT色拉油溶液灌胃1次。第2日起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思美泰,实验1~2组分别给予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每日2次,每次1mL/100g灌胃,剂量为成人等效剂量;连续4天,第6天每组各处死大鼠15只。
1.3 观察指标
①大鼠一般状况。②组织细胞学变化(组织病理学、亚细胞形态、微胆管壁改变)。③肝功能等变化(ALT、AST、TBIL、DBIL、ALP、GGT)。④其他指标:肝脏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实验结果
2.1 大鼠血清中ALTASTTB DBγ-GTALP活性
从表1可以说明,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能降低所有酶的活性,对ANIT造成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思美泰组也能降低所有酶的活性,但对ALT、AST降酶效果不及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
2.2 大鼠肝脏中MPO LPO
从表2可以说明,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及思美泰均能降低大鼠的MPO、LPO,表明茵陈蒿、麻黄连轺赤小豆能够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保护肝细胞。
2.3 肝组织病变化
光镜下,可见空白组肝组织肝小叶结构完整,中央静脉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窦间隙均匀、清晰,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大圆形核居中,胞浆丰富,汇管区清晰可辨,无明显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肝细胞发生广泛的水样变性,胞浆疏松化及混浊肿胀,肝细胞体积增大,使肝细胞索增粗变宽,而肝窦受压狭窄,甚至消失,能见到一定量的坏死灶,汇管区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增生明显。茵陈蒿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及思美泰组,肝损伤程度明显恢复较快,肝细胞肿胀逐渐减轻,窦间隙逐渐清晰,胞浆疏松化、水样化逐渐好转,汇管区炎细胞渗出明显减轻,胆管上皮增生减少。
3 讨论
利用ANIT诱导动物肝损伤模型在国内已有报道ANFT作为一种间接肝毒剂,主要损害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肝内胆管增生及小叶闯胆管周围炎症,从而造成胆管阻塞,形成明显的胆汁淤积,并伴有以点状坏死为主的肝实质细胞损害产生胆汁淤积性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分泌降低。
黄疸从其成因来看,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发病大多与湿浊和瘀热有关,张仲景特别强调湿浊在黄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瘀热”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首条:“寸口脉浮而缓……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说明了湿热郁闭脾胃气机,邪热“瘀”结于血分,导致湿热发黄的机理。由此可见,清热、祛湿、逐瘀治法在仲景退黄思想中有重要份量。然临床黄疸又可分为阳黄和阴黄,但是不论是阳黄还是阴黄均可引起气血瘀滞,笔者在治疗之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其实,仲景论黄疸,寒热均为其兼症,湿浊内停为其病机,其辨证思路清晰明了,对临证启发良多。目前治疗重症瘀胆型肝炎多以西药综合治疗为主,无效时加用激素,若激素无效或停药后出现黄疸反跳,则别无它法。而中医中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其对难治性重症瘀胆型肝炎有显著的退黄效果,特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张仲景治疗黄疸诸方药,只要认证准确,疗效良好。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能保肝利胆,降低ALT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的病理改变;茵陈苦寒泄降,功专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黄疸的要药,药理研究表明该药有利胆作用,能增强胆汁分泌,并有解热、抗肝炎病毒、抗肝损伤的作用。大黄亦为中医传统的退黄要药,具清热解毒、攻积导滞、化瘀退黄之功,可使瘀热湿浊之毒从大便而解,大黄制后人血分,能推陈致新;大黄与茵陈协同使用,退黄利湿效果更好。
麻黄连轺赤小豆中麻黄、生姜辛温宣发,解表散邪;杏仁宣降肺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