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184424
微循环改善在防治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地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第4期
     2.1 脑缺血与血瘀

    大量实验证明[7],脑缺血有一个急性炎症反应的过程。炎症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和增生,其中渗出是炎症所特有的。炎症性充血为渗出的一个阶段,首先是形成动脉性充血,继动脉性充血之后,炎症病灶内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于是出现了静脉性充血,即瘀血。中医虽无炎症之称,但炎症渗出的病理过程与中医的瘀阻密切相关。瘀阻不通、脑脉闭塞,引起了脑组织的炎症损伤与缺血,从而成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

    2.2中医认为“瘀”可以加剧TIA损伤

    TIA属于中医“缺血性中风”范畴,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之一。现代研究表明,急性脑缺血发生时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瘀阻不通、脑脉闭塞,可加重脑组织的炎症损伤与缺血,从而会加剧TIA损伤。

    2.2.1“瘀”为病之因果TIA属一种中老年疾患,中医认为人过半百,正气自虚,在素体本虚的基础上,由于五脏六腑的功能紊乱,易致津血运行迟缓而血缓为瘀,或津停为痰,形成血瘀或血瘀痰阻的病理格局,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脑脉,形成标实之“瘀阻为患”的病理机制。同时,由于人体的衰老是肾气由盛转衰的结果,肾藏精通于脑,肾为气之根,根本既虚,气虚无力布津,津凝成痰,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导致血瘀,在痰凝瘀阻的基础上形成经络不畅、脑脉痹阻,导致血液流变学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浓、黏、凝、聚的瘀阻状态,而发为此病。正如《医学纲目•风证辨异》云:“中风皆因脉道不利,气血闭塞也”。因此,TIA的病因有虚实两端,而“瘀阻”是其病机关键,瘀血是导致脑脉闭阻而发为缺血性中风的直接因素[8]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