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485
上海市社区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郑锦,李佶,宋琳奕,倪爽,陈应超,黄善蒂
    参见附件(12kb)。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总结 见表1~3。

    经t检验和t′检验,城镇组和近郊组两组之间年龄、BMI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初潮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经t′检验,两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数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2 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 见表4。经t检验,城镇和近郊人群在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激动、抑郁疑心、骨关节痛、头痛、性生活、尿路感染以及总分等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眩晕、疲乏、心悸、皮肤蚁走感、记忆等症状方面,两组人群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一般资料概况

    表2 城镇与近郊人群临床特征比较(±s)

    注:与城镇组比较,*P<0.05。

    表3 城镇与近郊人群临床特征比较(±s)

    2.3 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 见表5。该量表由4方面29个症状组成,包括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性生活方面。血管舒缩症状方面包括烘热、盗汗、白天汗自出;心理状态方面包括对自己生活不满意、感到焦虑或紧张、记性减退、做事不如以往得心应手、感到抑郁、情绪低落或沮丧、对别人缺乏耐心、总想一个人呆着;生理状态方面包括胃肠胀气或胀痛、肌肉或关节疼痛、感到疲劳或筋疲力尽、睡眠有问题、颈项部疼痛或头痛、体力下降、表4 城镇与近郊人群改良的Kupperman's

    各项症状评分比较

    注:和城镇组相比较,*P<0.05。

    表5 城镇与近郊人群的围绝经期生存

    质量量表(MENQOL)评分比较

    注:和城镇组相比较,*P<0.05。

    表6 与健康服务相关调查内容

    外表精神差、感到缺乏精力、皮肤干燥、体重增加、面毛增多、外貌、肤质、气色发生变化、感到肿胀不适、腰痛、尿频、当咳嗽或是大笑时无法控制小便;性生活方面包括性欲改变、性交时阴道干涩、回避性行为。每个症状都要回答“是”或者“否,”并以0~6数字评价每个症状的严重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越大。

    经t'检验,城镇和近郊人群在血管舒缩症状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4 与健康服务相关调查内容 见表6。

    健康服务相关调查内容的第8~12个问题是不定项选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符合希望的其中一项或是几项。经SAS分析,以人次为单位计算各项目的频次。

    2.5 围绝经知识调查内容 见表7。经t检验和t′检验,讲座前城镇组分数与近郊分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讲座后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讲座后两组的分数与讲座前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7 城镇和近郊人群的围绝经知识调查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和讲座前比较,*P<0.05;和城镇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女性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生命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老化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紧张的家庭关系都是影响这此阶段的妇女的身心健康[2]。据调查,2000年我国50岁以上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2.8亿。围绝经期妇女中,90%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70%~90%会发生月经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中10%~30%症状较严重[3]。近年来相较于妇科的防癌普查工作的开展,针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衰竭方面的全身健康医疗保健预防相对滞后[4]。因此,为更好地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相关知识需求,为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医疗保健服务,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活动。

    从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调查的城镇妇女和近郊妇女在年龄、BMI指数、绝经年龄、绝经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性,其原因可能与如今上海近郊地区发展迅速,近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水平差别不大,营养、生存环境相近有关。而从初潮年龄有显著性差异上来看,近郊居民的初潮年龄晚于城镇居民,可能与几十年前两地区生活水平不齐,近郊居民在当年物质生活水平上低于城镇居民有关。从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在45~60岁左右的妇女意识到正处于围绝经期年龄,有兴趣参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科普保健讲座,因此参加此调查的妇女在这个年龄群较为集中。而40~45岁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可能对自身状态认识不够,还没意识到步入40岁以后就是围绝经期,需要进行一些围绝经的保健预防,因此参加讲座人数相对而言较少,城镇调查人群中,仅有6.78%,近郊调查人群中占11.92%,因此加强这年龄阶段的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围绝经期的早期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能有效提高其后期生存质量。

    从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人群和近郊人群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激动、抑郁疑心、骨关节痛、头痛、性生活、尿路感染以及总分等方面没有差异性;在眩晕、疲乏、心悸等症状上,城镇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近郊人群;在皮肤蚁走感、记忆等症状方面,近郊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城镇人群。结合人群一般情况,城镇人群是从事脑力工作为主,而近郊人群从事体力活动居多,故城镇人群患颈椎病等此类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而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眩晕等并发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近郊组;加之城镇组的体力活动不多,平日运动频率也不高,身体素质不如近郊组,故疲乏及心悸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较为明显。同样,近郊人群中文化层次不如城镇组高,平日脑力活动有限,故记忆衰退症状更为明显。

    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方面,近郊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城镇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