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微环境的影响(2)
参见附件(12kb)。
1.5 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2],从照射前l周开始常规喂饮小鼠庆大霉素(32×104U/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钻源由山东省农科院能源所提供),照射剂量8.0Gy,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时间约16min,照射距离为4m,4h后行骨髓移植。取健康BALB/C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后,75%的乙醇浸泡10min,在超净台内用无菌剪立即取双侧股骨,用PBS冲出骨髓腔内的骨髓,制备有核细胞悬液,调浓度至2×107/mL,4h内经尾静脉,注入受照射的BMT+G-CSF组、BMT+生血增白汤处理组、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小鼠体内(供体鼠和受体鼠比例为1∶4),每只受鼠经尾静脉注入单个核细胞悬液0.2mL(注入细胞数为2×106/只)。
1.6 分组与给药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BMT对照组(下简称模型组)、BMT+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BMT+生血增白汤处理组(下简称生血组)、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下简称生血+G-CSF组)。正常组、2次/d每日两次;BMT+G-CSF组给予胃饲生理盐水0.25mL/只,同时皮下注射G-CSF 0.125mL/只(含G-CSF 0.1μg/0.125mL);BMT+生血增白汤组给予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0.25mL/只(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有效剂量的9倍)。同时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25mL/只,2次/天;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给予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0.25mL/只,同时皮下注射G-CSF0.125mL/只(含G-CSF 0.1μg/0.125mL),2次/天,以上四组均用药至处死为止。
1.7 检测指标
1.7.1 外周血液成分 分别于连续用药后第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随机取各组小鼠8只,断尾静脉取血,用玻璃毛细吸管取血20μl,用血球计数仪自动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
1.7.2 骨髓单核细胞 (BMNC)计数 于连续用药后第9、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随机取各组小鼠6只。分别取右侧股骨,用PBS缓冲液从骨髓腔冲出单个核细胞,用光学显微镜在血球计数板上记数4个大方格,计算出每根股骨中骨髓单核细胞数。
1.7.3 骨髓组织学观察 连续用药后第9、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取上述中所用小鼠左侧股骨,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以下指标:估算造血组织的增生度、脂肪组织增生情况和微血管、血窦扩张破裂出血的程度,随机记取15个视野中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及血窦中红细胞各自的点计数,并计算各自所占的容量比。
1.8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外周血液成分WBC、RBC及HGB的影响
如表1所示,经8.0Gy60Co照射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WBC数均明显下降,BMT后14天,G-CSF组和生血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BMT后24天,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回升明显,其中生血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后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RBC数均有下降,但程度不明显(P﹤0.05),其中各用药组间未见明显差别,至第24天各组小鼠红细胞数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P﹤0.05或P>0.05)。BMT后14天,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HGB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但生血组明显高于G-CSF组和模型组(P﹤0.05)。至第24天,各组HGB均恢复到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表1 对骨髓移植小鼠外周血WBC、RBC及HGB的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生血增白汤比较,△P﹤0.05;与生血增白汤比较,△△P﹤0.01 ......
1.5 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2],从照射前l周开始常规喂饮小鼠庆大霉素(32×104U/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钻源由山东省农科院能源所提供),照射剂量8.0Gy,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时间约16min,照射距离为4m,4h后行骨髓移植。取健康BALB/C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后,75%的乙醇浸泡10min,在超净台内用无菌剪立即取双侧股骨,用PBS冲出骨髓腔内的骨髓,制备有核细胞悬液,调浓度至2×107/mL,4h内经尾静脉,注入受照射的BMT+G-CSF组、BMT+生血增白汤处理组、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小鼠体内(供体鼠和受体鼠比例为1∶4),每只受鼠经尾静脉注入单个核细胞悬液0.2mL(注入细胞数为2×106/只)。
1.6 分组与给药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BMT对照组(下简称模型组)、BMT+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BMT+生血增白汤处理组(下简称生血组)、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下简称生血+G-CSF组)。正常组、2次/d每日两次;BMT+G-CSF组给予胃饲生理盐水0.25mL/只,同时皮下注射G-CSF 0.125mL/只(含G-CSF 0.1μg/0.125mL);BMT+生血增白汤组给予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0.25mL/只(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有效剂量的9倍)。同时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25mL/只,2次/天;BMT+生血增白汤组+G-CSF组给予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0.25mL/只,同时皮下注射G-CSF0.125mL/只(含G-CSF 0.1μg/0.125mL),2次/天,以上四组均用药至处死为止。
1.7 检测指标
1.7.1 外周血液成分 分别于连续用药后第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随机取各组小鼠8只,断尾静脉取血,用玻璃毛细吸管取血20μl,用血球计数仪自动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
1.7.2 骨髓单核细胞 (BMNC)计数 于连续用药后第9、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随机取各组小鼠6只。分别取右侧股骨,用PBS缓冲液从骨髓腔冲出单个核细胞,用光学显微镜在血球计数板上记数4个大方格,计算出每根股骨中骨髓单核细胞数。
1.7.3 骨髓组织学观察 连续用药后第9、14、24天末次给药24h后,取上述中所用小鼠左侧股骨,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以下指标:估算造血组织的增生度、脂肪组织增生情况和微血管、血窦扩张破裂出血的程度,随机记取15个视野中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及血窦中红细胞各自的点计数,并计算各自所占的容量比。
1.8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外周血液成分WBC、RBC及HGB的影响
如表1所示,经8.0Gy60Co照射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WBC数均明显下降,BMT后14天,G-CSF组和生血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BMT后24天,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回升明显,其中生血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后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RBC数均有下降,但程度不明显(P﹤0.05),其中各用药组间未见明显差别,至第24天各组小鼠红细胞数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P﹤0.05或P>0.05)。BMT后14天,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HGB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但生血组明显高于G-CSF组和模型组(P﹤0.05)。至第24天,各组HGB均恢复到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表1 对骨髓移植小鼠外周血WBC、RBC及HGB的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生血增白汤比较,△P﹤0.05;与生血增白汤比较,△△P﹤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