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608
穴位埋线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龚秀杭,陈芝芸,严茂祥
    参见附件(12kb)。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后以中脘、气海、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常规HE染色检测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生化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清ALT、AST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血清及肝组织脂质代谢紊乱,血清ALT、AST水平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TG、CHOL含量明显下降,血清ALT、AST水平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穴位埋线;中脘;气海;天枢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43-02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7CB146)

    作者简介:龚秀杭(1957-),女,浙江杭州人,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刺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并且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因而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本实验选择经济方便的穴位埋线作为治疗手段,观察其对高脂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24只,雄性,清洁级,体重190~210g,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 胆固醇(批号061108)为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号胆盐(批号20061206)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ALT(批号6653/31033/6)、AST(批号6730/31595/1)、TG(批号571/019/1)、CHOL(批号130/017/1)、HDL(批号6660/31043/1)为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产品,HDL(批号0060428-2)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TNF-αELISA试剂盒(批号QRCT300333)为美国ADL公司产品。

    1.3 NASH模型的建立 大鼠每天予以高脂饲料(82%普通标准饲料+10%猪油+2%胆固醇+1%胆盐+5%蛋黄粉)喂养,连续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

    1.4 分组及处理 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正常组每天予普通饲料喂养20周;模型组前12周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8周改这普通饲料喂养;穴位埋线组前12周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8周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从第13周第1天起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穴位选用中脘、气海、天枢(双)[1],用消毒镊子将0.5cm生物可降线置于一次性埋线器具[京药监械(准)字2005第2270643号]套管内,消毒皮肤,快速刺入特定穴位皮下,14天后重复,共4次,疗程8周。实验第20周未禁食不禁水16h,次日空腹取血及肝组织进行下列检测。

    1.5 检测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参考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5],其中脂肪变程度分4度:F0(-)、F1(+)、F2(2+)、F3(3+)、F4(4+);炎症程度分为3级:G0(-)、G1(+)、G2(2+)、G3(3+)。血清ALT、AST、TG、CHOL、HDL-C、LDL-C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组织匀浆TG采用异丙醇提取、氧化铝吸附磷脂和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CHOL采用异丙醇提取,高铁、硫酸显色法测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