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527
清热化痰法防治肺癌根治术后肺不张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武百强,鲍军,潘琦,薛洁皓,陈福春
    参见附件(12kb)。

     (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2)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命体征的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术后第1、3、5、7天的体温、脉搏、呼吸次数、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命体征比较(±s)

    (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的比较,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术后第1、3天的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5、7天的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检查比较 (±s)

    (4)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肺不张,见表4。

    表4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肺不张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肺不张是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危害严重,必须予以预防,肺癌根治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概括国内外文献,其原因主要有:(1)气管隆凸区黏膜损伤;(2)通气量不足;(3)术后过分限制液体的入量,吸入氧流量过大,均可导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4)支气管成形术后,吻合口水肿、狭窄或成角畸形,均可导致支气管内分泌物潴留,引起肺不张;(5)术后切口疼痛,病人不敢用力咳嗽,气管黏膜排送功能障碍,导致支气管内尤其是肺段支气管内痰液黏稠,血凝块不能有效排出,使支气管阻塞;(6)麻醉及止痛药物的应用导致呼吸中枢的抑制,咳痰无力。而老年人肌肉松驰,反应能力差,呼吸道对痰液、积血以及吸入物不能有效的咳出,导致分泌物潴溜,更易发生肺不张「1-5」

    总之,这多种因素均导致支气管内痰液潴留、排除不畅、阻塞气道,导致肺不张发生。所以预防治疗肺不张关键在于畅通气道,而排痰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上排痰的主要方式有及时吸痰,咳嗽,叩击及体位引流等,主要的排痰药物主要有黏液分泌促进药和黏痰溶解药两类,常用的主要有盐酸溴已新、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糜蛋白酶等。在临床应用中因其费用昂贵,常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加重了病人的负担「6-12」

    中医认为,“痰”是一种黏稠状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有形的致病因素。“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痰”一般是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广义的“痰”是指由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渐而成,可以存在于全身任何部位「13」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胸科手术后,病人表现出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以痰热壅肺为多;尤其对于发生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患者,痰热壅肺证候更为突出;运用中医药清热化痰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清热化痰作为治疗“痰”证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用于胸科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

    清热化痰的代表方剂为清气化痰丸,《成方便读》:“治热痰。汪讱庵曰:热痰者,痰因火而成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变生诸证,不可纪极。火借气于五脏,痰借液于五味,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此方所由设也。方中半夏、胆南星,为治痰之君药。痰由于火,故以黄芩之苦寒降之,瓜蒌之甘寒润之。火引于气,即以陈皮顺之,枳实破之。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以杏仁之苦温疏肺而降气,茯苓之甘淡渗湿而宣脾,肺脾肃清,则痰不存留矣。以姜汁糊丸者,用为开痰之先导耳。《医方集解》:此手足大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本研究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的两年的时间内,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病种、年龄、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资料各项指标分布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两组资料中,试验组40例,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92.5%,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3、5、7天的体温、呼吸次数、脉搏、血压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对比,第1天时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第3、5、7天时二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术后均未发生肺不张的情况。

    两组安全性均较佳,没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者。患者对中药口服反应良好。

    治疗后第3、5、7天的白细胞计数低于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