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533
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肝气郁结辨证标准(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谢宇霞,吴润秋
    参见附件(12kb)。

     1.4 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000年1月-2001年12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所有住院病例,从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兼证者,认真逐项填写调查表格,对所获取的病例按本文采用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1.5 资料处理与分析

    将调查的资料项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33524份住院病例中,查找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12例。

    2.1 证候构成

    本组资料中,单纯肝气郁结证124例,占20.26%;相兼证候488例,占79.74%。常见证型有肝气郁结(20.26%)、肝郁湿热(12.09%)、肝郁脾虚(23.2%)、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8.5%)、肝胃不和(11.44%)、肝胃郁热(7.19%),占总例数的82.68%。提示这6种证型是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的主要证型,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这6种证型的证候表现。

    2.2 证候表现

    2.2.1 症状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症状出现率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三位的依次为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纳差>神疲乏力>抑郁太息>烦躁易怒>口干>小便黄>脘腹胀满>口苦>寐差>大便溏泄>嗳气>大便干结。以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纳差,神疲乏力较为常见。三者症状出现率分别为78.59%、73.53%、66.50%。见表1。

    表1 肝气郁结及兼证常见症状出现情况表[例(%)]

    由表1还可看出:肝气郁结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胸胁、乳房、少腹胀痛(86.29%)、纳差(60.48%)、抑郁太息(51.61%)、神疲乏力(50.81%)、暧气(32.26%)、脘腹胀满(29.03%)。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寐差较为少见,分别为6.45%、4.84%、7.26%、9.68%、8.87%。大便溏泄出现率极低,仅为0.80%。

    肝郁湿热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91.89)、纳差(89.19%)、胸胁、乳房、少腹胀痛(81.08%)、口干(81.08%)、小便黄(72.97%)、口苦(67.57%)、抑郁太息(47.30%)、脘腹胀满(32.43%)、寐差(24.32%)、大便溏泄(13.51%)、大便干结(10.81%)。嗳气出现率为零。

    肝郁脾虚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85.92%)、纳差(80.99%)、胸胁、乳房、少腹胀痛(80.28%)、抑郁太息(51.41%)、大便溏泄(35.92%)、小便黄(31.69%)、脘腹胀满(29.58%)、寐差(23.94%)。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嗳气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1.27%、9.86%、2.82%。

    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96.15%)、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纳差、小便黄(69.23%)、口干(50.00%)、抑郁太息、脘腹胀满(42.31%)、口苦(36.54%)、寐差(28.85%)、大便溏泄(25.00%)。嗳气、大便干结出现率为零。

    肝胃不和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纳差(85.71%)、胸胁、乳房、少腹胀痛(82.86%)、嗳气(69.23%)、抑郁太息(45.71%)、脘腹胀满(37.14%)、神疲乏力(37.14%)、寐差(34.29%)、大便溏泄(22.86%)。大便干结、口干、口苦、小便黄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7.14%、17.14%、11.43%、8.57%。

    肝胃郁热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胸胁、乳房、少腹胀痛(91.30%)、口干、口苦(69.57%)、纳差(65.22%)、寐差(56.52%)、抑郁太息(45.65%)、神疲乏力、大便干结(34.78%)、嗳气(30.43%)。小便黄、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7.39%、13.04%、8.70%。

    2.2.2 舌质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舌质主要可见淡红舌、红舌、黯红舌、紫黯舌4种,以淡红舌最多见,共345例,占总例数的56.37%。其次为红舌、黯红舌,分别占总例数的30.56%、10.78%。紫黯舌最少见,仅占总例数的2.29%。在各主要证型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肝胃不和以淡红舌多见,肝郁湿热、肝胃郁热则多见于红舌。

    2.2.3 舌苔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舌苔主要可见苔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白腻4种,以薄白苔最多见,共275例,占总例数的44.93%。其次为黄腻苔、薄黄苔,分别占总例数的22.22%、21.08%。白腻苔较少见,为总例数的9.48%。在各主要证型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胃不和以薄白苔多见,肝郁湿热、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则多见于黄腻苔,肝胃郁热薄黄苔、黄腻苔均较多见。

    2.2.4 脉象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脉象主要可见弦脉、弦细脉、弦数脉、弦缓脉、弦滑脉、弦涩脉、细脉、细数脉等。弦脉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6.70%。其次为弦细脉,占总例数的25.9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