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541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意义的实验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徐震,黄李法,张昕
    参见附件(12kb)。

     1 材料与方法

    1.1 迟发性血管痉挛模型的制作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雌雄不限,体重2.4~3.0kg,平均2.8kg。将动物随机分为两大组,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动物采用开颅视交叉池按1.5mL/kg体重注入自体非肝素化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1.2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的埋置及颅压监测探针的置入 第一次注血后即在神庭、百汇、头维、太阳、脑户五穴位处切开头皮,微颅钻钻直径7mm骨孔至硬脑膜,置入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照组钻孔后置入骨蜡,缝合头皮。药囊电极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的电极上,频率2 Hz,电压一般3~5 V,电流1~2 mA,疏密波, 1次/天, 30 min /次。对照组予尼莫地平0.3~0.8mg/h维持,以不明显降低股动脉血压为准调节剂量,治疗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维持。

    1.3 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监测 用Cardiocap监护仪监测股动脉血压;将探针插入第四脑室与压力监测仪(华瑞传感器同时将探针插器研究所制作)连接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 pressure,MAP)减去颅内压。

    1.4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在注血完毕和注血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选择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MCA 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参考动脉,上矢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作为输出静脉。选取一边测定额叶、颞叶、枕叶、顶叶、丘脑、基底节的感兴趣区,并测定对侧镜像区的灌注参数。本研究所采用的参数包括:①ACA、MCA和基底动脉的直径;②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mL/(min·mL)];③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存在于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mL/g);④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⑤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减去颅内压;⑥上矢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的直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采用Logistic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对临床各因素与CTP参数改变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MAP、ICP、CPP、CBF、 CBV、TPP 比较,见表1、表2。尼莫地平对照组与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尼莫地平治疗组,而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0.05)。

    表1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MAP ICP CPP比较(±s)

    注:MAP、ICP、CPP单位:mmHg;*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CBF CBV TPP 比较(±s)

    注:CBF单位:mL·min-1·100mg-1;CBV单位:mL·100mg-1;TPP单位:s;*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上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平均直径比较,见表3、表4。

    人参皂苷药囊电极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两组间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管径无明显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

    表3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平均直径比较(mm,±s)

    表4 尼莫地平对照组与药囊电极治疗组不同时间点的上矢状窦 直窦和大脑大静脉平均直径比较(mm,±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SAH中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主要机制在于其神经保护效应和血管扩张效应[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