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中的思维定势探析(2)
作为金元医学的领军人物,刘完素以“神医”名扬一时,《河间府志》把他比作扁鹊:“鄚之有扁鹊,河间之有刘守真……皆精于岐黄者。”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用药以寒凉为主。由“子误矣。某味性寒……”可以断定,刘完素正因误用寒凉之药,药不对证,故其病八日未愈。刘完素用药寒凉的特色,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sup】[4]【/sup】:首先,宋金交战,热性疾病流行;因而他对“热者寒之”的原则体会颇深。其次,他看到了《局方》用药多偏温燥的弊端;故用寒凉予以纠正。再次,刘完素家乡地处北方,风土刚燥,其人禀赋素强,饮食厚浊,喜膻腥肥甘,久而易蕴积化热。此外,刘完素认为“水善火恶”。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是知水善火恶【sup】[5]【/sup】”。这样火热论便成为刘完素认识疾病的主流思想,成为他学术上的特色专长。然而,“己病”不在专长之列,落于自身思维的盲区之中;以致有了这段“医不治己”的史话。
“力挽狂澜”和“医不治己”的事例表明:广大医者(时医)和医学大家(刘完素)都有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普遍存在于诊疗过程中。故而,思维定势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3 诊疗中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在后天学习过程中,运用某种思维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多次得到有利反馈之后,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模式。在中医诊疗中,则表现为运用某种诊治思路多次获得较好的疗效后,这种思路便融入医者的思维而固定化。
诊疗中思维定势有三大特性:一,趋向性。将所遇到的各种病证归结为已治愈病证的一种倾向。如刘完素将己病归结为热证,时医将内伤归结为外感。这体现出思维定势是一种收敛思维【sup】[6]【/sup】,并且着眼于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二,常规性。虽然患者和病证存在个体差异,但是临床中遇到的大都是常规病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