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138808
白术的质量评价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年第4期
     4 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王喜军等【sup】[22]【/sup】根据Feng Qu实验结果【sup】[28]【/sup】,即白术提取物口服给药后苍术酮和苍术内酯并未被吸收,只有TEDYA 在消化管内水解成TEDY而被吸收入血,TEDY 是白术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而TEDYA 是前体药物,进而提出应以TEDYA作为白术及其制剂(甘草附子汤)的质量控制指标。

    朱丹妮等【sup】[23]【/sup】对归苓片体内吸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4、6号峰为白术中原型成分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此外尚有5、7号峰在白术含药血清的相应位置中出现,茯苓、当归两味药材含药血清中没有;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在单味白术含药血清中几乎检测不到,而复方含药血清中3个内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之单味药均明显提高。

    5 其 他

    陈伟炜等【sup】[24]【/sup】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法对白术的水煎液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与普通拉曼光谱相比,硝酸银与柠檬酸盐还原制备得的白术煎剂-银胶体系出现了6个明显的拉曼信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应用,可能为白术煎剂或其他中药煎剂提供一种准确、直接、快速的检测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洪庆红等【sup】[25]【/sup】对白术木质部进行了FTIR的测定,比较了常规压片和漫反射制样,萃取后的浸膏进行涂渍法以及水平衰减全反射法所测得的FTIR图谱,最终选定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法建立了白术的FTIR测定分析方法。对白术木质部与外表皮部、新鲜与干燥白术木质部进行了质量分析,白术正伪品木质部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进行比较,鉴别真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 展 望

    白术使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较好的开发与利用价值。白术的质量控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以液相色谱法最为常见,另有报道将气质联用、微管液相法、血清药物化学等技术应用于白术的质控研究。白术的含量测定研究最为广泛,但由于苍术酮不稳定,且药典并未收载其含测方法,白术内酯对照品稀少、价格偏高,且制备工艺复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白术的指纹图谱研究报道并不多见,且缺乏系统研究。目前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较少,无法真正实以药效物质来指导其药材、饮片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5-96.

    [2] 龙全江,徐雪琴,胡昀. 白术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33-1034.

    [3] 李伟.白术的有效物质及质量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4] 郝延军.白术的炮制原理研究[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

    [5] 禹琦,曾振中.HPLC法测定归脾丸中白术内酯I的含量[J].中医药导报,2008,14(2):71-72.

    [6] 王喜军,陈曦,杨舸,等.HPLC法测定枳术丸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5):351-354
, http://www.100md.com
    [7] 于永明,宋长义,贾天柱.白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5,27(6):669-672.

    [8] 王欣之,文红梅,李伟,等.HPLC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散中色原酮、黄酮和内酯类9种成分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2):142-146.

    [9] 段启,李彩萍,赵珍东,等.高效液相法测定清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J].中南药学,2009,7(5):321-323.

    [10] 寿旦,戴诗文,章建民,等.微管液相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和苍术酮[J].色谱,2008,26(5):637-639.

    [11] 朱军,陈琴华,李鹏,等.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I与白术内酯Ⅲ含量[J]. 医药导报,2009,28(2):234-235.

    [12] 郭方遒,黄兰芳,周邵云,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白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色谱[J].2007,25(1):43-47.

    [13] 李玉云,胡蓉,曾宪仪,等.五苓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2009,(8):附9-11.

    [14] 曲婷丽,邓亚宁,郝丽宏,赵正保,等.参苓白术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8(12):附4-5.

    [15] 曲佳,车景超,李艳玉,吕曙华,等.温经丸质量标准研究[J].中草药,2008,(9):1335-1338., http://www.100md.com(王知青 尹华 王玲 叶汕)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