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气过旺”到“热郁痰瘀”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机演变(2)
3 脂浊壅滞 聚结肝胞 是高脂血症及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主要病机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中物质,即使是生理所需,亦有量的要求,适度则为正、为常;匮乏则为虚、为亏;多余则为实、为邪、为浊[2]。蒋文照所言:“气之不正、不清,即成浊邪。”脂浊即为体内超出正常值之血脂。血脂属中医膏脂,为食中厚浊富有营养者所化,适则为身体所必需,多则为邪、为害,其留滞多余者,称之为“脂浊”。浊邪常为有余之邪,无形之气有余便是火,有形之物有余便是浊[3]。“脂浊”属痰湿范畴,是痰湿在血脂积聚体内有余的表现。如《景岳全书•痰饮》所言“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非不化之属,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痰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易袭人体疏松柔软之处,常留滞积聚。清代医家蒋宝素所云:“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灵枢•血络论》指出“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其中“其血黑以浊”与现代高脂血证、高黏血症的概念非常相近。
由于痰湿壅盛,阻滞气机,气化不利,糖脂代谢受阻,血中糖脂增高,积聚不化而沉积肝胞则形成脂肪肝。观察脂肪肝的病理切片,可以发现肝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肝细胞核被挤压而移位,脂滴大者甚至可达4~5个正常肝细胞的大小,从而使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增大并类似脂肪细胞。用全息的观点来看,这实际上是肝细胞的“膨胀”,是机体浊气的微观表现,所以认为脂肪肝的中医病理基础是“浊”邪在肝脏的过度沉积[4]。非酒精性脂肪肝初起阶段的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