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38692
麻黄临床功用探悉(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年第7期
     摘 要: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最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教科书所记载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功效, 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起到温阳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探悉麻黄在临床的功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善用麻黄辛温走散之性,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麻黄;辩证应用;发汗解表;散寒通络。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7-1576-03

    收稿日期:2012-02-04

    基金项目:北京科委首都市民健康培育基金资助项目(Z090507017709030)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陈利平(1964-),男,湖北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1\]。麻黄因其味辛、性温,发汗力强,以致很多医生畏麻黄如虎狼,惧之不用,束之高阁,畏其峻烈之性。麻黄并非只可用于体壮之人,亦可用于体弱之人,张仲景在少阴阳虚的状态下仍然用麻黄,说明其性并非虎狼,且麻黄于《本经》中列为中品,而不是下品药,更说明麻黄力量虽大,但并不像巴豆、狼毒等峻猛之药。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2\]。李时珍因其味麻、色黄而名麻黄。麻黄辛、温,微苦,入肺、膀胱二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且可行水利尿,平喘宣肺。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但仔细查看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报道,以及我们的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述“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通阳气,调血脉\[3\],起到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4\]、抑郁症\[5\]、坐骨神经痛、腰痛、小儿遗尿\[6\]、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荨麻疹等多种疾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参照中医古籍对于麻黄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将麻黄临床功用简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麻黄的一般功用

    麻黄味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本品辛温, 故可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张仲景治伤寒, 以此药为君,如《伤寒论》麻黄汤,凡太阳病肌表风寒、表实无汗、头痛项强、身痛、咳嗽、脉浮紧等症,皆可用之\[7\]。本品不仅散寒发表, 且能开宣肺气, 凡外感风寒、肺气不宣之气喘咳嗽, 用麻黄有捷效。本草正义称: 麻黄轻清上浮, 专疏肺郁, 宣泄气机, 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本草通玄指出: 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临床常用麻黄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鼻炎等疾病, 效果良好。麻黄利水消肿, 可治风水浮肿、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治以越婢汤, 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利小便\[8\];后世医家多宗张仲景的经验, 治疗急性肾炎所导致的颜面水肿常用麻黄、石膏、连翘、泽泻、赤小豆、白茅根与车前草、扁蓄、玉米须等药配用, 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药理实验证明, 伪麻黄碱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这样就为麻黄利水消肿作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 百拇医药
    2 麻黄温通阳气作用的临床应用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功效是公认的,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麻黄的功效还远远不止这些。如《金匮要略》中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湿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历节,以乌头汤治寒湿历节;唐代甄权《药性论》明确指出麻黄 “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1\]。《神农本草经》载麻黄“破癥坚积聚”\[2\]。清代陈蕙亭《本草撮要》载麻黄:“功专散邪通阳,得桂心治风痺冷痛”\[9\]。清代张山雷《本草正义》载麻黄“治风热斑疹,热痺不仁”\[10\]。《日华子本草》记载麻黄“通九窍,调血脉”\[3\]。《中华药海》载麻黄“散寒通痹”\[11\]。以上诸家均明确指出麻黄有“温通阳气”作用,麻黄可以通阳气,调血脉,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只要配伍恰当,麻黄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温阳通气、调和血脉:《日华子本草》曰: “麻黄通九窍, 调血脉”。麻黄味辛,可行气行血,性温,可振奋阳气。清代邹澍《本经疏证》言“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12\]。麻黄辛温,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可用于由心阳虚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用麻黄来振奋心阳,提高心律,此证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气机郁滞,气化不利,反过来又使心阳更虚,导致心律缓慢,殷晓莉\[13\]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麻黄所含麻黄碱能使血管扩张, 心率增快,增加动脉血流量。抑郁症属于情志疾病,灵枢曰: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笔者认为抑郁症属于气机郁滞,不得宣通,郁而发病,治疗应该疏通气机,因此,作者采用麻黄治疗抑郁症,温阳通气、疏通气机取得较好的疗效,方中五味子与麻黄配伍一散一收,收散并用;郁金、栀子与麻黄配伍一寒一热,一辛一苦,辛可散结、苦可降逆,辛苦结合疏通气机,调理心肝、养心解郁\[5\]。麻黄可以振奋阳气,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均有升高血压, 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14\]。
, 百拇医药
    2.1 温阳散寒、宣痹止痛 麻黄为痹证要药, 仲景之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等治痹名方都用了麻黄, 即使是湿热痹、久痹、顽痹也有用麻黄之时, 取其开腠理、温经散寒、通畅经络,麻黄温散寒结治疗痛痹有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认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本草正义》言“麻黄即当借其轻物, 以开痹着”, 张元素说:“麻黄可去营中寒邪”,《本草撮要》说:“麻黄功散邪通阳, 得桂心治风痹冷痛”。《药性论》称麻黄可治疗“毒风顽痹, 皮肉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乌头汤主之”, 方中乌头为君药,温经散寒止痛, 用麻黄配伍, 不但能宣散风寒, 更可通阳开痹。尤在泾曰: “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 寒湿之邪, 非麻黄、乌头不能去……”\[15\]。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乌头汤, 用麻黄、川乌为君, 通阳开痹、驱寒逐湿, 治疗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麻黄适当配伍忍冬藤、连翘、羌活等,可广泛用于各型痹证, 治疗湿热痹阻, 关节红肿疼痛, 屈伸不利者\[16\]。麻黄碱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 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17\]。因此, 麻黄对一些骨关节疼痛或增生性疾病如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的疗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痹证治疗时使用麻黄就屡收显效。, 百拇医药(陈利平 孙志高 王发渭 段冬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