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039984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5日 何文生
第1页

    参见附件(179KB,2页)。

     干扰素(IFN)的发现是基于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出现的相互干扰现象。细胞内发生干扰现象的原因,是病毒诱导一种细胞基因(IFN基因)进行表达,而产生的一种非抗体性纸分子糖蛋白,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IFN基因不同,其表达产物按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α、β、γ三型,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在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的差异再分亚型。IFNα有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个别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3种α2a、α2b和 α2c。IFN制剂有自然的和重组的。自然的即血源性干扰素,主要是由白细胞产生,因产量有限、活性差、纯度低,对病毒性肝炎疗效差,基本上已被淘汰。应用重组技术,将人类IFN基因连接于载体,然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IFN,通过大规模生产和纯化,可以得到高纯度(>99%)、高活性(1 mg>108IU)产品,这是目前国际上获得IFN的主要技术途径。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