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治疗的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34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措施及预防后遗症。方法:155例窒息新生儿首先清理呼吸道,产后1分钟评分≤4分而不见显效者,进行气管插管,再进行辅助呼吸和正压给氧呼吸,根据新生儿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力、反应等情况再辅以药物和观察治疗。结果:155例窒息新生儿经治疗后完全复苏150例(96.7%),基本复苏5例(3.3%)。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不应只是抢救生命,而且要最大限度地预防缺氧所致的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5-0658-01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我院2000年3月~2004年7月对155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复苏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对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55例,其中剖宫产窒息新生儿115例,经阴道分娩窒息新生儿40例。窒息发生原因:胎儿宫内窘迫93例(60.0%),胎盘因素17例(10.9%),臀位13例(8.3%),脐带因素12例(7.7%),第二产程延长11例(7.1%),其他因素(早产、妊高征、羊水Ⅲ度妊娠受胆淤、巨大儿娩头困难等)9例(5.8%)。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1分7例(4.5%),2分13例(8.3%),3分10例(6.4%),4分13例(8.3%),5分52例(33.6%),6分40例(25.9%),7分20例(12.9%)。1~3分为重度窒息共30例(19.4%),4~7分为中度窒息125例(80.6%)。
1.2 方法:155例窒息新生儿均由麻醉医师在手术室和产房及时参加复苏工作。首先在明视下吸净咽喉部羊水及黏液后,插入气管导管,再经气管导管将气管内羊水及黏液吸净后,随即接上呼吸囊间歇正压给氧[1]。待新生儿肤色转红、肢体活跃、出现自立呼吸后,缓慢拔除气管导管,大多数可出现自行哭啼。对少数不能自行哭啼者,给予轻微刺激或针刺人中均会出现哭啼。对少数重度窒息儿同时给予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所施加压力以双侧胸廓微微抬起为度,待缺氧改善后,拔除导管,继续鼻导管给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对新生儿娩出性重度窒息Apgar 1分钟评分≤2分,5分钟评分≤5分者,均经静脉缓慢注入5%碳酸氧钠3 ml/kg,加入等量5%葡萄糖液,以纠正酸中毒。心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