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4357
手性药物及其开发与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56KB,2页)。

     王 丹 李 亚 综述 何 浪 审校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37-0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手性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手性药物的市场逐年扩大,手性药物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各国政府和各大医药公司、实验室纷纷投入巨资,在手性药物制剂、手性原材料和手性中间体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抢占世界手性药物市场。现就手性药物的作用机理、种类及其开发与应用作一综述。

    1 手性药物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够重合,将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药物结构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对映体各有不同的旋光方向:左旋、右旋、外消旋,分别用(-)、(+)、(±)符号表示。药物分子的手性标记通常采用R/S序列标记法。对于氨基酸、肽类、糖类、环多元醇及其衍生物的立体命名,也用D、L或俗名表示[1]。过去多数化学药品是由等量的左旋(S型)和右旋(R型)两种对映体组成的外消旋体,只含有单一对映体即光学纯度较高的药物,与外消旋药物相比,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 手性药物的作用机制

    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征。构成自然界物质的一些手性分子虽然从原子组成来看是一模一样,但其空间结构完全不同,他们构成了实物和镜像的关系,也可比喻成左右手的关系,所以叫做手性分子[2]。在生命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界往往对一种手性有所偏爱,如自然界存在的糖为D–构型,氨基酸为L–构型,蛋白质和DNA的螺旋构象都是右旋的。所以,当手性药物、农药等化合物作用于这个不对称的生物界时,两个异构体表现出来的生物活性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即一个异构体对疾病起作用,而另一个异构体的疗效甚微或不起作用,有的甚至还有不良作用。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大分子之间的严格手性匹配与分子识别而实现的[3~4],也就是在人体内药物通过与具有特定物理形态的受体反应起作用。药物的两种立体异构体中,只有一种更适合与受体或活性部位结合。如果两种立体异构体都能适合受体,结合将是不太紧密的,因而药物将会不太活泼。通常,一种同分异构体有选择地结合,而另一种具有较小的或无活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