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72-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控制(TQC)与药学服务(PC)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输液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及临床处理
1.1 分类: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一般急性不良反应易于引起临床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微粒等引起的慢性不良反应(如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处理棘手。
1.2 症状: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进行临床处理,如荨麻疹提示过敏反应;不安、惊厥、脑水肿提示水中毒等。
1.3 临床处理: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发。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2 输液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
2.1 内毒素: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份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之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与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
2.2 微粒: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直径在50 mm以下时,人眼不能发现,因此,澄明度合格的注射液不一定意味着微粒合格。注射液中的微粒已经鉴别出来的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真菌、真菌芽胞和结晶体等[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