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465319
人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35-01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在临床上把人参用于心血管危重患者,取得较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45岁,于2004年2月16日因心跳、气短17年,近3天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入院。入院前曾用西地兰及地戈辛(量不详)症状未见好转,次日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考虑洋地黄用量不足,又加用西地兰0.4 mg。入院时查体:面部及四肢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外1.0 cm第六肋间,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细震颤,叩诊心界向两侧扩大,听诊心律绝对不齐,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及Ⅳ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肋下3.0 cm,剑下5.0 cm可触及,下肢水肿。入院前X线片透视心脏扩大,搏动弱。心电图示心房纤颤,顺钟向转位,右室大,入院后每日给西地兰0.4 mg,心衰不见好转,患者极度衰竭,大汗淋漓,呼吸急促,5天不能进食,血压40/0 mmHg,心率48次/分,呈二联律,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全心衰,洋地黄中毒,心源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停用洋地黄加用独参汤(人参50 g)频饮,4小时后四肢转温,脉搏有力,呼吸困难减轻,血压回升到100/80 mmHg,同时加用氯化钾(1.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红参25 g水煎服,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心肌营养,3日后二联律消失,洋地黄中毒纠正,继之每日静脉滴注西地兰0.2mg,心衰好转后改地戈辛维持57天出院。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43岁,2005年因胸闷气短3年夜间不能平卧而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10/70 mmHg,脉搏110次/分。面部及四肢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右肺下呼吸音消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分裂,心率110次/分,未闻及早搏,腹平软,肝肋下1.5 cm可触及,下肢轻度水肿。X线片示心脏普大型,心胸比例大于50%,心脏彩超示心脏各腔径均大于正常,并有二尖瓣脱垂。临床诊断: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衰。经用心肌营养药物如ATP、辅酶A,维生素B6,肌苷等,同时用少量地戈辛及利尿药,虽病情略缓解,但仍心悸、身体虚弱,此时加服人参蜂王浆和人参每日10 g水煎饮用,10日后体力恢复,心衰纠正出院,随访3年,经常服用人参制剂,效果良好。

    例3:患者男,65岁,以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1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因情绪波动后心前区疼痛不缓解并出冷汗四肢发凉,面色苍白,气短但能平卧,血压80/60 mmHg,脉搏120次/分,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无明显增强,叩诊心界不扩大,双肺有湿啰音,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大于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见杂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部脂肪较厚,未触及肝脾,下肢无水肿。
, 百拇医药
    心电图示:下壁、正后壁及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酶学指标均高于正常。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当时用静脉点滴硝普钠和多巴胺维持血压并纠正心功不全共20天,虽心衰缓解,血压回升,四肢温暖,但升压药物略减量,血压立刻下降至80/60 mmHg,气短加重,脉虚大而数,无力,舌苔紫暗,苔薄。方剂:人参30 g,麦冬20 g,五味子15 g,每日1剂,待血压维持正常后生脉饮加减,逐渐将升压药物撤掉,自觉症状好转,恢复健康出院。

    2 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人参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尚有促进肾上腺、性腺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抗疲劳、抗休克,还具有强心和扩张冠状动脉等广泛作用。

    独参汤加四逆汤或用生脉合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及其它性质休克。用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曾获成功。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在稳定血压、改善休克方面疗效效著。

    收稿日期:2007-02-02, 百拇医药(车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