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护士对职业损伤的防护对策
第1页 |
参见附件(295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2004-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门诊注射室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病种的人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因素,正在危及着护士群体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门诊注射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减少不良因素的损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常见的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1.1物理性因素:锐器伤(尤其是针刺伤)是门诊注射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也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之一。所谓锐器伤就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1]。在门诊注射室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有操作前、操作中(掰安瓿、抽吸药液、各种注射以及拔针时)、操作后整理用物时、丢弃过程中以及不正确的废物处置。刺伤后,可以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爱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此外,还可以传播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1996年前,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收到51例感染HIV的报告,其中20例(39.2%)是由针刺伤引起,据文献统计,13%~62%职业损伤发生于静脉穿刺时[2]。
1.2化学因素: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士接触化疗药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对化疗药物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的防护知识,导致在配制及化疗药物推注过程中与普通治疗没有区别。注射室护士被动吸收化疗药的途径主要有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性药物的气溶胶及口腔吞食(手被污染后未彻底清洗就进食、化疗药物与食品放同一地方等)途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