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并发症,处理好CVS可有效的减少SAH的死亡率、致残率。现将尼莫地平针剂静脉注射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后,再通过TCD观察颅内血管的流速变化,来表明该方法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2~2005年在我科治疗的63例原发性SAH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腰穿检查证实。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45岁。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1~64岁,平均50岁。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脱水、止血、调控血压、止痛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德国拜耳公司生产)10 mg静脉微量泵人.每日1次,共用10天,后改为尼莫同片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30 mg,每日4次,共10天。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脑脊液置换,间歇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具体方法:腰穿有颅高压者,术前用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静脉滴注,30~60分钟后再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先测压,然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淮10 ml,缓慢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稍后再重复一次,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一般每周2次,2周为一疗程。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0天用2MHz脉冲探头,通过颞窗分别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分析记录各血管的收缩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舒张峰流速(Vd)。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SHAF病死、致残率高,除本身出血外,还与CVS有关。而CVS主要是血块的机械刺激及出血后脑脊液的活性物质。诸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5-HT、前列腺素、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和其他蛋白代谢产物等导致自由基的紊乱,表现为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甚至出现脑疝。此外,血性脑脊液可刺激脑膜引起剧烈头痛,随时间推移可形成血凝块,引起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导致积水。因此,对于如何缓解CVS的方法已经有所报道,大多主张要穿放脑脊液,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这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呕吐、缓解颈项强直,预防脑疝形成,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蛛网膜粘连及正常颅压性积水;清除脑脊液中大量血液,能减少蛛网膜下腔积血对血管壁的刺激以及氧合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裂解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化学因子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减轻脑膜刺激征使头痛明显缓解。甘露醇能够开放血脑屏障,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虽也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人脑,但分布到蛛网膜下腔的量不足以控制炎症反应。鞘内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可起到抗炎、抗自由基、减少渗出、预防蛛网膜粘连、减轻脑水肿等作用。尼莫地平能透过血脑屏障,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脑动脉平滑肌,而对外周动脉影响较小,因而对血压影响不大,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较口服其药浓度较为恒定,波动性小,作用强大。因而能有效预防CVS。本资料表现,在常规传统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效果明显、方法简捷、可靠.适合于基层医院。, 百拇医药(陈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