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486020
关于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6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515-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方便、经济、无创和可重复等优势,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因此,提高超声诊断教学水平,无论对医学影像专业还是临床专业的学生都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知识面广, 概念、原理多而复杂,所以教学中难点较多[1]。结合超声诊断学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搞好超声诊断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改进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是用探头扫查不同部位组织器官获得断层图像,即声像图,继而应用相关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作出疾病诊断。因此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超声图像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才能使之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显然,以往所用传统的纯理论式教学方法,即依靠授课老师以板书、绘图等来表达,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日益完善,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能以丰富的声像图、动画效果及声音等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从而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及抽象内容。比如什么是强回声、低回声或无回声,什么是声影或“彗星尾”征等,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清楚表达,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在超声诊断教学中,也不能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根据授课内容,采取其他教学方法或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

    2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2.1 医学专业基础:声像图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各种组织结构间的声阻抗差异用明暗之间的不同灰度来反映回声有无和强弱,从而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和大小及某结构的物理性质。一幅声像图只是组织器官的一个断层或切面图像,若改变探头位置或方向即可获得任意不同的图像。因此,在超声诊断教学中,必须重视人体解剖知识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正常人体的解剖,尤其是断层解剖,并且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讲授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正常心脏的胚胎发育和解剖。只有在掌握了正常心脏各房室腔结构、房室瓣膜特点、大血管位置关系及正常冠状动脉起源等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正常心脏的扫查方法和图像识别,继而学习各种先心病的超声诊断和分型等。声像图不同回声的形成,与不同器官和病变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例如,液性结构为无回声,实质性结构呈强弱不等的各种回声;均质性实质结构为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非均质性结构为混合性回声;钙化或含气性结构则呈强回声且后方伴有声影。所以,要学好超声诊断还必须扎实掌握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学和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随着超声医学的迅猛发展,目前的超声影像学已不再局限于反映人体的解剖和组织病理改变,还可用于活体器官(心、血管、肾等)的功能研究,近年来新型微泡造影剂的逐步应用更使得超声进入了分子影像学领域。故要学好当代超声诊断学,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组织学基础外,还必须掌握生理、病理生理、生化、甚至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因此,必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能把这些知识与声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器官立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及组织学、病理变化特征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

    2.2 理工基础(声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诊断仪发射的超声波来扫查人体、诊断疾病的。而且目前我国的超声诊断医生与放射影像科或国外超声诊断不同,没有技术员和诊断医师之分,仪器操作和诊断要一人完成。因此要提高超声诊断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相关理工基础教学,使学生掌握超声波的声学知识、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超声设备的构成、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只有这样,学生将来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才能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扫查方法并随时调节仪器,获得满意的声像图,同时也才能学会识别和避免超声检查过程中的伪像,如多次反射或旁瓣效应所致的假界面等。近年来超声设备的发展空前迅猛,而这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息息相关。另外,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超声图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图文工作站等在国内医院正逐步广泛应用。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还必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

    3 锻炼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

    超声诊断学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超声诊断除了理论上掌握其诊断方法之外,还要掌握操作手法[1],熟练调节仪器,而且其经验依赖性较大。因此,必须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课教学,锻炼学生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扫查出并尽可能清楚地显示具体病灶及其图像特征的技能,包括仪器条件的选择、病人体位、探头放置部位、扫查方法及切面等。只有首先获得了理想的声像图,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最终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临床操作技能光靠传统的见习方法即由带教老师示范和讲解,学生重点观摩是无法掌握的,必须要求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多动手操作,刻苦锻炼,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

    4 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超声诊断是通过对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作出疾病诊断。怎样才能对错综复杂的图像进行正确分析并诊断疾病,显然,除了掌握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医学基础及超声成像基础外,还必须掌握内、外、妇、儿等临床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其他医学影像技术一样,超声诊断的临床思维特点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并结合各种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以形象的观察为基础,经过概括后形成解剖和病理的概念,再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判断,推测出某种图像是属于哪些疾病的可能性[2]。在超声诊断过程中,一定不能单纯地“看图论病”。因为可能有一些图像病变表现典型,易于判断,但也会有一些图像病变不典型或存在“异图同病”,或不同病变可有相同图像即“同图异病”。例如,不同程度和病期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其超声表现类型也不同:在外周阻力明显增高而心输出量相对低又无心衰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厚,即呈肥厚型;而心输出量相对高或反复心衰的患者,左室壁可表现为离心性肥厚或变薄,心室腔扩大,即扩张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可出现缺血或梗死区室壁运动异常,即为缺血型。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便在超声检查时能够结合有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5 及时讲授超声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等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超声诊断仪不断推出,超声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已逐步进入临床实用阶段,多普勒及其衍生的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新型微泡造影剂及其与谐波成像技术的结合,使超声对人体器官组织如心、肝、肾等血流灌注和疾病的研究有了显著提高。作为刚刚进入超声影像领域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超声基础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腹部、心脏、妇产科等疾病)的超声诊断技术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超声医学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这样,掌握更全面、更新的专业知识,既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又能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和调整,应该及时向学生适当讲授新知识、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钟秋红. 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5):749.

    [2] 陆玉敏. 面向未来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486.

    收稿日期:2007-04-13, http://www.100md.com(田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