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486017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6期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517-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并重的医学基础课,该学科已经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1]。但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模型假说多,难懂难记。如何使医学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分子生物学,是我们每一位分子生物学老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为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教研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1 增加背景知识,结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一些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枯燥”理论的学习,先适当地加入医学分子生物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在讲授“RNA干扰”之前,先简要介绍它的发现史:Napoli 研究牵牛花时发现将一个能产生色素的基因置于一个强启动子后,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结果多数花成了花斑色甚至白色。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正好相反,该研究小组一直未能给这个意外以合理解释。直到1998年,才由Fire和Mello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解释了上面的两种反常现象,并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这个故事背景的讲解不仅吸引同学们不断地思考原因,同时又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发现一些与传统理论不符合的现象时,不要盲目地怀疑自己的实验,而要深入地研究下去,也许这背后就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理论。又如凋亡现象的发现:1954年布雷内首先选择线虫作为实验生物模型,在研究线虫细胞数量的时候他发现成体线虫的细胞数量变少了。最后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凋亡现象,线虫也从此成为生命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的模式生物。因此2002年他与另外两位研究凋亡的科学家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个故事也启发了同学们一个道理,获得诺贝尔奖并非一定要做非常复杂尖端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创新,即使是很常规的实验也可能获得重大突破。学生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 百拇医药
    2 采用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教学

    采用我校冯教授最新提出的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2],把哲学中的“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于编著的《生理学》[3]和《整合应用生理学》[4]中。在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哲学模式中,每一个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状态与一个或多个主动互交二圆互交是显而易见的,三圆互交的构成是上面一个圆,下面二个圆彼此互交。其内涵是:(1)每个圆都处于自主的运动状态,又受着其它圆运动的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必然产生量变,继之导致质变,后者又可进一步刺激彼此发生量的变化。(2)每个圆的互交面积可逐渐增大,但二圆始终不会融合,即在发展共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个性;已产生互交的二圆亦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彼此不会彻底地分离。(3)二圆互交可发展为三圆互交,三圆互交亦可转化为二圆互交,甚至可发展成多圆互交,通过多圆互交呈现世界万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时,就可利用上面的模式对分子生物学中的复杂关系进行讲解。如讲授“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关系时,就可以通过二圆互交模式(如图1)说明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当抑癌基因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功能时,癌基因就会失去控制,大量表达,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引起癌症。因此只有当两者平衡时,机体才能正常表达各种产物,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这个模式使“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 百拇医药
    3 联系实际,使讲课内容更贴近生活

    由于分子生物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学生感觉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用不上,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或者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以“重组 DNA技术”为例,在上课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新进展:如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以及最近争论很热烈的“克隆人”能否进行的问题;还有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的健康有害等,都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那么究竟这些转基因食物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 :在讲授“PCR技术”时,提出现在法医常常只需要通过犯罪现场的一滴血进行破案,以及最近发生的一些名人的亲子鉴定案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是由于PCR技术的发明。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大增,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种技术是怎样进行的,这时再讲 PCR的原理及反应过程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除此以外,还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提高讲课的艺术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增加图示、FLASH动画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语言精炼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4 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上设计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NA的提取以及琼脂糖电泳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身体力行的实践,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认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勤于思考,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出符合教学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并加以实施。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而共同把教学改革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作化.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 冯志强.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504.

    [3] 冯志强. 生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4] 冯志强. 整合应用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

    收稿日期:2007-04-13, http://www.100md.com(梅志强 段承刚 宋 杰 李 娟 王 丽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