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7期
编号:11497815
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下1/3骨折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及肱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例,肱骨下1/3骨折8例。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未见骨折断端移位及骨折不愈合。结论: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下1/3骨折安全、方便,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成人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1/3骨折;治疗;Y型钢板。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7-2587-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1998年2月~2006年1月,我院采用AO肱骨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下1/3骨折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肱骨髁上骨折12例,均属于A2、A3、B1、B2型,其中1例为髁间骨折,外髁移位明显,肱骨下1/3骨折8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2~54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重物击伤2例,摔伤4例,其它伤2例。入院时间为伤后2~4天,平均3.5天,手术时间为伤后2~8天,平均4.5天。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取健侧侧卧位,采用上臂中下部后中线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沿肱三头肌外侧头与长头之间的肌间隙分开,显露肱三头肌内侧头肌肉,正中切开肱三头肌内侧头肌纤维直达骨膜,骨膜下剥离肱骨干[1],显露骨折及内外侧髁,将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后,调整好钢板的位置,使之与内外侧髁贴附好,同时不能阻挡鹰嘴窝(如为单髁骨折,可将移位单髁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再确定钢板位置),钻孔、螺钉固定钢板,冲洗伤口后缝合深筋膜及皮肤,术后前臂悬吊2~3周,逐渐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1.3 结果:本组2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年,未见骨折断端移位及不愈合,肘关节功能活动较好,仅1例由于锻炼不及时出现伸肘-10度,钢板取出后明显改善,10例未减少桡神经损伤可能性,建议不取出钢板。

    2 讨论

    成人肱骨髁上及肱骨下1/3骨折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伸展型和屈曲型骨折,由于上肢是活动较多的关节,往往移位比较多,成人活动量大,难以复位后外固定,而且固定时间长,对肘关节功能影响较大,故对于移位明显的A2、A3、B1、B2型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采用前外侧入路克氏针或普通接骨板固定[2],但往往因为固定不牢固,易发生肘内外翻,骨折块容易移位,特别是不符合上肢应力原则,不利骨折愈合,同时手术显露欠佳,也破坏了肘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而“AO”Y型钢板根据肱骨远端的解剖特点设计,钢板Y型长短及宽窄与肱骨内外侧髁匹配,并可通过预弯而与肱骨形成良好的贴附,这样对于肱骨髁上、髁间“T”型和“Y”型以及肱骨下1/3骨折能根据不同类型使骨折块(髁骨)连接到近侧骨干,达到持续而稳定的纵向和侧向应力固定,也符合张力固定的原则。而且显露较为容易,不影响肘关节侧副韧带,钢板亦不阻挡鹰嘴的活动,固定比较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而且根据骨折位置的高低,除肱骨下1/2骨折位置比较高以外,不需要显露桡神经,行骨膜下剥离比较安全。对于成年人肱三头肌比较发达,严格按解剖操作对肱三头肌影响小,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苗 华,周建生.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71.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1.

    收稿日期:2007-04-23修回日期:2007-04-27, http://www.100md.com(刘长春 蒲自坤 陈 俊 杨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