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7期
编号:11497849
低分子肝素加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7-2619-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本文应用低分子肝素加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将2002年10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64岁;对照组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44~78岁,平均65岁。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排除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及出血性疾病等抗凝禁忌证,两组年龄、性别及心绞痛类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口服每日75~150 mg,治疗组同样用阿斯匹林口服每日75~100 mg,低分子肝素(商品名诺易平,德国基诺药厂生产)5 000 U,每12小时皮下注射和黄芪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入,每日1次,疗程14天。两组均可根据病情选用?茁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静脉滴注硝酸酯类或其它降血压、调血脂药物。

    1.3 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用药前后作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3)用药前后抽血作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4)观察终点为发生心脏事件如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出血等;(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6)出院随访半年心脏事件发生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绞痛不再发作或小于2次/周,体力活动耐受增加,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ST-T有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或疼痛时间缩短,ST段压低较前改变;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均无改善或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发生AMI、猝死。

    1.5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两组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见表2。

    2.3 治疗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见表3。

    2.4 随访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发生AMI 3例,猝死1例,对照组发生AMI 9例,猝死6例。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2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我们认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加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明确,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且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2004,20(16):1618.

    [2] 石刚刚,陈锦香,李长潮,等.黄芪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直接使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1):38.

    [3] 张仲君,王 军.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1999,34(2):51.

    收稿日期:2007-04-16, 百拇医药(李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