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7期
编号:11497860
口腔护士职业性危害的成因与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发生及减少发生的方法。方法:寻找导致口腔科护士职业性身心损害的成因,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其防护性措施,如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工作条件,调适人际关系,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和严格执行洗手、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用防护罩,实行计划免疫等。结果:自采取防护措施后的3年时间内,口腔科护士未发生职业性身心损害。结论:认清造成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护士自身遭受职业的侵袭损害,保证护理人力资源,同时也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7-262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1 职业性危害的成因

    口腔科门诊与一般门诊就其工作规律比较,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病人多、周转快、流动性大、病情隐蔽,加之口齿疾病的治疗大多需在口内进行,因此,患者的唾液、血液通过操作医生的手、器械、棉球、注射器和开髓、冲洗时的飞溅,直接或间接地使护士受到污染,成为职业性危害的因素之一。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常接触一些有毒物质,如汞、砷、醛、麻醉剂等,消毒用的紫外线,光固化用的激光,若接触频率高而未加以防护,也是导致职业性危害的因素。

    1.1 生物因素:主要是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