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7期
编号:11497866
气管切开术后吸痰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7-2635-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们对7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的有效吸痰措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1年3月~2005年10月收住患者70例行气管切开,男45例,女25例,年龄2~60岁,平均29岁。其中颅脑外伤43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8例,胸部外伤13例,均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1.2 心理治疗:气管切开的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情绪紧张,加之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吸痰前应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其配合。昏迷患者要注意固定好头部,使气管套管位于气管的正中,防止吸痰时由于患者的躁动,致使套管移位而引起吸痰管插入困难。
, http://www.100md.com
    1.3 雾化吸入:选用能降低痰液粘弹性的雾化吸入液,即生理盐水20 ml加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及地塞米松5 mg进行雾化吸入,每天4~6次,每次30分钟。

    1.4 气道湿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宜在22℃左右,湿度在90%以上。套管覆盖双层湿沙布,定期经套管内滴入湿化液。配制方法: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和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4 000 U或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15 mg,每10~15分钟滴1次,每次2~3滴,在患者吸气时沿气管套管壁滴入。

    1.5 吸氧: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其原发病不仅需要吸氧,并且吸痰时常可引起低氧血症,导致组织进一步缺氧,加重器官功能损害,故吸痰前后应调大氧流量给予充分吸氧,4~6L/分。

    1.6 吸痰

    1.6.1 常规吸痰:对于痰量少,色白稀薄,肺部听诊啰音少者,将吸痰管缓慢插入内套管内,越过套管远端约2~3 cm,向上提拉时缓慢转动吸痰管,即将痰液有效吸出。吸痰不宜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15秒,先吸气管内,后吸气管外的痰液,在口腔和气管内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
, 百拇医药
    1.6.2 深部吸痰法:对于痰量较多,色黄绿,黏、稠、厚,肺部听诊啰音多者,以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15 mg湿化气道,将吸痰管缓缓插入内套管,由浅入深,插入气管时不吸引,待吸引管达到一定深度的支气管内时,向上提拉缓慢转动吸引管,遇有较稠厚的黏液分泌物时宜稍停留,防止将痰液推下。

    1.6.3 灌洗法:对于痰液非常黏稠,甚至如糊状或粘胶状,极难咳出者或昏迷患者,在给氧的同时,将湿化液3~5 ml以注射器乳头对准气管套管口中央,在患者开始吸气时自气管套管口快速加压注入气道,患者即会有力咳嗽,有时痰液呈喷射状自气管套管口咳出,此时用吸痰管在气管套管口吸去痰液,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咳出痰液较清时结束冲洗。每次冲洗用量为20~40 ml。

    1.6.4 痰痂形成采用经纤支镜或硬支气管镜:对于气管内形成一些较硬并与气管壁附着牢固的痰痂或深部痰痂,经气管套管导入纤支镜或拔去气管套管,以钳撑开气管切口,导入硬支气管镜,在明视下将分泌物吸尽或痰痂钳出,可反复行之。
, 百拇医药
    1.7 生命体征的监测: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面色、呼吸、SpO2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痰液的色、质、量。

    2 结果

    70例患者经上述吸痰护理措施均有效的将痰液排出。20例颅脑外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法;25例颅脑外伤,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胸部外伤患者采用深部吸痰法;4例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5例颅脑外伤采用灌洗法;3例胸外伤,1例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采用经纤支镜或硬支气管镜法。

    3 护理体会

    3.1 吸痰时机:过去认为每4小时吸痰1次,文献中发现,频繁吸痰易误伤气管,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分泌物增多。固此多数作者认为只有在患者有吸痰必要时再操作,如发现患者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才进行吸引。
, 百拇医药
    3.2 吸痰方法

    3.2.1 我们的体会是:不同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当选用不同的吸痰方法,包括采用常规吸痰法、深部吸痰法、灌洗法、经纤支镜或硬支气管镜法。对于带管时间不长,肺部感染不严重,呼吸道分泌物稀薄,易完全咳出或咳到气管内,应首选常规吸痰法。

    3.2.2 病情较重,带管时间较长者,气管黏膜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加之原发病的影响,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严重,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得黏稠,不易吸出的,可采用深部吸痰法,使积于支气管的痰液吸出。虽然吸引管插得足够深才能清除黏膜纤毛无法清除的分泌物,但是由于吸引管接触到气管隆凸或支气管黏膜,易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增加出血和感染机会,致使痰痂形成,为此必须严格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及负压,防止吸痰管接触气管黏膜或气管隆凸,减少痰痂形成。吸痰管吸入长度以能吸出潴留于支气管内黏稠的分泌物为原则。湿化液选择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15 mg。沐舒坦能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且能抑制酸性黏多糖在腺体杯状细胞中的合成,从而使痰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它还具有促进黏痰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特性,具有协同抗生素的作用,较?琢-糜蛋白酶具有更显著的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的作用。
, 百拇医药
    3.2.3 对于痰液非常黏稠,甚至如糊状或粘胶状,极难咳出者,则采用灌吸法。灌吸时湿化液不仅可以湿化气管支气管黏膜,维持其湿润保持其功能,而且可以刺激气道黏膜引起咳嗽和深呼吸,将深部痰液排出,震动和膨胀肺泡促进气体交换;另外湿化液中的抗生素会随之弥漫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持续地将细菌杀灭。湿化液进入支气管后,在肺泡壁上与附着的黏液充分混和,增加了痰液水分,稀化了痰液,降低了痰液黏稠性,达到了促进排痰的目的。

    3.2.4 对于气管内形成一些较硬并与气管壁附着牢固的痰痂,可在床旁行纤支镜或硬支气管镜检查。它可直视下迅速观察并清除下呼吸道痰痂,目标性强、效率高、损伤小,避免了用吸痰管吸痰的相对盲目性与效率较低。对于一些较硬并与气道壁附着牢固的痰痂或深部痰痂,纤支镜或硬支气管镜是惟一有效的方法,成人一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婴幼儿宜采用硬支气管镜,因其中空易通气供氧,管径细,可导入到3~4级支气管,即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1],从而将痰痂钳出。

    参考文献:

    [1] 王智楠. 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对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3):122.

    收稿日期:2007-04-17, 百拇医药(刘 刚 麻丽娜 刘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