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凯时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别采用凯时、高压氧(凯时组)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高压氧(复方丹参组)两种方法治疗。结果:凯时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凯时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凯时;复方丹参注射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0-3056-03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迄今为止,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有很大争议,目前其治疗方法有血管舒张剂、血浆增容剂、抗凝剂以及皮质激素等。其药物有多种,但疗效不一。笔者分别采用凯时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突发性耳聋,就其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3.7%,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2006年57例均为单耳发病,男36例,女21例,年龄19~70岁,病程1~10天,左耳26例,右耳31例。按纯音测听检查0.5、1、2 KHz平均听阈级(26~40 db)为轻度聋;(41~55 db)为中度聋;(56~70 db)为中重度聋;(71~90)为重度聋;>90 db为极度聋。57例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数分成两组,凯时组32例,轻度聋2例、中度聋9例、中重度聋16例、重度聋4例、极度聋1例。复方丹参组25例,轻度聋2例、中度聋8例、中重度聋12例、重度聋2例、极度聋1例。病例选择标准: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1]。”
1.2 治疗方法:(1)凯时组:生理盐水250 ml、凯时10 μg(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0天。(2)复方丹参组:生理盐水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0天。
, 百拇医药
两种方法治疗中均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计10天,复查纯音测听。
1.3 疗效判定:治愈:0.25,0.5,1,2,4KHz恢复到20db以内或患侧改善至健侧水平或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5个频率的平均值改善30 db以上。好转:上述5个频率的平均值改善15 db以上。不变:上述5个频率的平均值变化低于15 db。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急症之一,近几年来该病有增加的趋势,多发生于中年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机制一 直存在争议,循环功能障碍,包括血管阻塞和微循环功能障碍被认为可能是主要的病因之一,而近几年血管和微循环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也提示循环因素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2]。由于内耳动脉为一终动脉,无侧支循环,一旦发生内耳血管的痉挛,即可造成耳蜗微循环的障碍而引起突发性耳聋。病毒感染也可通过影响局部的微循环而损害内耳,如病毒与红细胞接触引起红细胞粘集,内耳的血管内膜因感染而发生水肿,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为非遗传性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是因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讯息的传递,而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临床工作中遇到突发性耳聋应按急诊对待及早治疗。据最近国内研究报道指出,推测突发性耳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可与氧自由基的作用密切有关。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它与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细胞损害。而目前国外,以镁制剂治疗提高了听力的康复,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于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另外,血浆成分部分清除法也有提高听力的明显效果,同时国外学者表明该治疗方法是有发展前景的方法[3]。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的提取物,临床上已用于多种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我们临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虽然有效,但有效率仅为72%,复方丹参制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是扩张动、静脉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解除微血管痉挛,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作用,改善血流变。因此,对突发性耳聋有治疗作用。从而有利于溶解和消除内耳动脉中的微血栓,恢复内耳血供,修复毛细胞,使听力恢复。但其总有效率仅为72%,与凯时93.7%相比其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我们选用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总有效率为93.7%,疗效满意、确切,不良反应少。凯时是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用前列腺素E1制剂。前列腺素E1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扩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但其进入体内后一半以上在肺内失去活性,作用时间短,疗效欠佳。而凯时是将前列腺素E1封入直径为0.2 μm的脂质微球中,并以脂质微球作为载体。载体是能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同时使生物利用度增加,且还具有靶向作用,将药物载到病变部位、实现定向给药,从而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当凯时注入血管后,其脂质微球沿正常的血管内膜滑动,但遇到病变狭窄的血管时,脂质微球就大量聚集于此,释放出前列腺素E1,这样不仅减少了前列腺素E1在肺内大量失活,而且使前列腺素E1靶向性地作用于病变血管,其通过调节腺苷环化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增加,激活依赖环磷酸腺苷的一系列蛋白酶使血管扩张,而增加病变血管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并改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使病变部位减轻缺血并得到修复。同时,减轻缺血性损伤也是防治再灌注损伤的基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组织或器官缺血一段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反而出现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病理现象。在缺血期,缺血、缺氧导致内耳既出现ATP合成减少,又出现分解多的代谢产物尤其是嘌呤碱和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在此基础上,再灌注后由于恢复供氧产生自由基等,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加重,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更加明显。此时需要及时改善微循环,尽可能在可引起再灌注损伤的缺血时间以前恢复血流,以避免其发生。在凯时应用中我们观察到,治疗越早预后越好,且对伴有耳鸣患者中,大部分病例随着听力提高,耳鸣也不断减轻,甚至消失。本组32例使用凯时治疗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病10天内就诊者总有效率达93.7%。
, 百拇医药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凯时两种药物虽均具有扩血管作用,但凯时尚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并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同时还具有靶向作用使生物利用度增加,故能提高疗效,也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所不及之处。临床应用表明凯时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高效、安全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2] 杨 剑,刘 博,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3):175.
[3] 黄振云,罗仁忠.突发性耳聋[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6):364.
收稿日期:2007-06-08, http://www.100md.com(王鹤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