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2)
3 讨论
气胸的病因有肺大疱、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肺TB、肺癌等。气胸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其发病率为5~46人每10万人口,复发率19.6%~56.1%,死亡率为1.0%~7.3%。自发性气胸为最为常见的气胸类型,也是呼吸系统常见急诊之一。自发性气胸根据肺—胸膜破裂的情况及胸腔内压力的变化可分为单纯(闭合)性气胸、开放(交通)性气胸、张力(高压)性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有:单纯休息、吸氧、细针穿刺术、胸腔引流术、胸腔置管+粘连术、开胸术治疗[2]。目前,胸管引流仍是气胸治疗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现阶段胸管引流又分为使用传统大导管及细管引流两种方法。传统的大导管引流优点是排气、排液效果好,但需切开胸腔,操作复杂,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易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细管引流吸引优点为创伤小,易固定,不易溢出;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3];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小,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4]。持续的低负压吸引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细管引流量小的缺点,使胸腔的气体持续而缓慢地排出,从而保证了闭式引流的效果,并使可能存在的腔内渗液在肺复张过程中通过引流管及时排出,减少了堵管现象发生的机率,同时可根据病情调节负压水平,降低“复张性肺水肿”的机会。另外,在插管过程发生堵管时也较易重新插入。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作用机制为:插管后胸腔内正压使气体向水封瓶移动,呼吸运动使肺复张,两层胸膜回复生理状态,细管对胸壁、胸膜刺激小,病人痛苦小;胸水、皮下气肿、发热、胸痛等并发症发机率小,持续低负压吸引可不断刺激两层胸膜使其形成粘连。此外,临床中需注意的事项有:固定胸导管以防脱落,勿折管以防堵管及引流不畅,调节负压水平;对于张力性气胸,需待其气体缓慢排除后再行负压吸引,否则胸腔内压力变化大,可形成纵隔摆动而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对于闭式引流7~10天以上仍漏气者,可予粘连剂治疗,粘连剂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气胸复发率,但胸痛、发热等不良作用常见。总体而言,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胸痛、胸水机会少,病人病痛小,易接受,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294.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5.
[3] 李永华,历为良,杨玉波,等.细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37.
[4] 吴华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5,5:594.
收稿日期:2007-09-05 修回日期:2007-09-20, 百拇医药(陈宫玉 利旭辉 周五铁)
气胸的病因有肺大疱、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肺TB、肺癌等。气胸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其发病率为5~46人每10万人口,复发率19.6%~56.1%,死亡率为1.0%~7.3%。自发性气胸为最为常见的气胸类型,也是呼吸系统常见急诊之一。自发性气胸根据肺—胸膜破裂的情况及胸腔内压力的变化可分为单纯(闭合)性气胸、开放(交通)性气胸、张力(高压)性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有:单纯休息、吸氧、细针穿刺术、胸腔引流术、胸腔置管+粘连术、开胸术治疗[2]。目前,胸管引流仍是气胸治疗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现阶段胸管引流又分为使用传统大导管及细管引流两种方法。传统的大导管引流优点是排气、排液效果好,但需切开胸腔,操作复杂,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易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细管引流吸引优点为创伤小,易固定,不易溢出;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3];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小,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4]。持续的低负压吸引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细管引流量小的缺点,使胸腔的气体持续而缓慢地排出,从而保证了闭式引流的效果,并使可能存在的腔内渗液在肺复张过程中通过引流管及时排出,减少了堵管现象发生的机率,同时可根据病情调节负压水平,降低“复张性肺水肿”的机会。另外,在插管过程发生堵管时也较易重新插入。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作用机制为:插管后胸腔内正压使气体向水封瓶移动,呼吸运动使肺复张,两层胸膜回复生理状态,细管对胸壁、胸膜刺激小,病人痛苦小;胸水、皮下气肿、发热、胸痛等并发症发机率小,持续低负压吸引可不断刺激两层胸膜使其形成粘连。此外,临床中需注意的事项有:固定胸导管以防脱落,勿折管以防堵管及引流不畅,调节负压水平;对于张力性气胸,需待其气体缓慢排除后再行负压吸引,否则胸腔内压力变化大,可形成纵隔摆动而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对于闭式引流7~10天以上仍漏气者,可予粘连剂治疗,粘连剂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气胸复发率,但胸痛、发热等不良作用常见。总体而言,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胸痛、胸水机会少,病人病痛小,易接受,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294.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5.
[3] 李永华,历为良,杨玉波,等.细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37.
[4] 吴华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5,5:594.
收稿日期:2007-09-05 修回日期:2007-09-20, 百拇医药(陈宫玉 利旭辉 周五铁)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胸膜疾病 > 自发性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