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24期
编号:11512358
干扰素加聚肌胞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4期
     【摘要】目的:研究干扰素加聚肌胞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108耳外耳道乳头状瘤局部注射干扰素加聚肌胞后的临床效果。结果:96例108耳用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2~4次后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及恶变。结论: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外耳道乳头状瘤;干扰素;聚肌胞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4-3683-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我院耳鼻喉科自2000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96例108耳,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人,男72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平均43岁,乳头状瘤基底广但不超过软骨部面积1/2的60例,超过软骨部面积1/2但未完全堵塞外耳道的31例,软骨部及骨部均为乳头状瘤堵塞5例,96例患者均于每次治疗后第五天来院复诊,于疗程结束后6个月来院行疗效评定,96例无1例复发及恶变,无1例出现外耳道狭窄,治疗前病理报告均为乳头状瘤。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后,探针探及乳头状瘤基底部范围的大小,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100万U(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用0.9%生理盐水1 ml溶解后加聚肌胞2 mg(济南维尔康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混匀后作乳头状瘤基底部及其周围局部浸润注射,对多发性或广基肿瘤可采用多点注射,以局部轻度隆起苍白色最佳,每5天复查,如瘤体尚未完全脱落,则再次同上治疗,直至肿瘤完全脱落为止,一般2~4次均能完全脱落。而对肿瘤长满外耳道,基底太广,注射时药液不易浸润到整个基底部者,则先注药1~2次,待瘤体缩小,视野清晰后手术摘除瘤体,手术结束时局部压迫止血后再行局部注射效果更佳。合并有感染者应先治疗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治疗瘤体。

    1.3 治愈标准:肿瘤完全脱落,表面皮肤光滑,外耳道干洁无分泌物。

    2 结果

    2.1 单纯注药治疗痊愈者86例98耳。注射1次痊愈26例32耳,注射2次痊愈38例40耳,注射3次痊愈16例18耳,注射4次痊愈6例8耳,注药与手术同治后痊愈10例10耳。无1例复发及恶变,未出现外耳道感染及外耳道狭窄等并发症。
, 百拇医药
    2.2 不良反应:局部皮肤潮红、轻度肿胀及疼痛,部分患者治疗后1~2天内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随所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加),4例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未作特殊治疗,均于短期内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乳头状瘤在临床上是指高出皮肤或黏膜表面呈乳头状增生,中央为结蹄组织和血管组成,多发于皮肤、口腔、鼻、咽喉、阴茎、肛门等附近。皮肤上乳头状瘤好发于外耳道。上海第一医学院耳病理室分析502例耳部良性肿瘤,78.9%为乳头状瘤,其中95.2%发生于外耳道。但外耳道为“S”形腔道,常规手术视野小,操作困难,一旦出血多,则视野更不清晰,切忌范围不准确、彻底。故术后易发生外耳道狭窄及乳头状瘤复发,有报道局部注射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但因其毒性较大,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指甲色素沉着、皮炎、脱发、眩晕等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时患者顾虑较多,广泛推广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 百拇医药
    3.2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是利用携带人白细胞干扰素α-2b基因后质粒的重组假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3]。而聚肌胞为高效干扰素诱导剂,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干扰素,达到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及刺激吞噬作用[4]。联合应用干扰素和聚肌胞,两者具有协同抗病毒感染及扩散作用,并抑制病毒诱生肿瘤,刺激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作用。临床上有人报道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疣体取得较好的效果[5]。夏明玉等对外耳道乳头状瘤、人乳头瘤病毒DNA的研究表明外耳道乳头状瘤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6]。于是我们用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以下优点。

    3.2.1 保留正常皮肤: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后迅速抑制病毒DNA复制,而起到抗病毒作用。但注射后具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可持续2~4小时,少数病例可持续24小时,在炎症消退过程中可出现短期的瘤体水肿、增大或局部疼痛,炎症后瘤体表面逐渐干涸,固缩并自行脱落而痊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局部炎症越重则瘤体消退越快,而对外耳道组织修复无影响,而微波、激光等通过对皮肤表面瘤体进行局部凝固、烧伤等,使瘤体缩小脱落,这种方法以破坏局部皮肤的完整性为代价,并可导致局部疤痕形成、感染等,甚至外耳道狭窄。
, 百拇医药
    3.2.2 渗出少,不结痂:无论是手术或激光、微波,均存在术后创面渗出,结痂,需定期清理,而在清理过程中,易出血或感染,患者感到耳闷及局部搔痒等不适,并长达20天之久,患者较痛苦,而局部注药皮肤无损伤,局部无渗出,不结痂。

    3.2.3 不出血或少出血:在单纯注药治疗时因无皮肤损伤,故无出血。而对局部注药与手术并用时,手术前注药可使瘤体缩小,手术时视野清晰,创面减小,从而减少出血,而手术时注药,可起到局部止血作用,并抗病毒感染减少复发,术后注药不仅控制复发,还可控制疤痕行成。

    3.2.4 见效迅速,恢复快:一般在第一次注药5天即可出现瘤体缩小,甚至脱落,而瘤体一旦脱落,局部就以正常外耳道皮肤所覆盖,避免了渗出、结痂的过程,更无疤痕形成及外耳道狭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田勇良.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8.
, http://www.100md.com
    [2] 王 晋,付猷英,李学书.局部注射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20例[J].四川医学,2002,23(4):408.

    [3] 王学璧. 现代皮肤病治疗与检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9.

    [4] 杜 平,叶天星.现代抗病毒制剂的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9.

    [5] 周敏玲,许志学,许大庆,等.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特殊部位疣体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4,28(4):577.

    [6] 夏明玉,朱文元,陆锦玉,等.外耳道乳头状瘤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49.

    收稿日期:2007-08-17, http://www.100md.com(沈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