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24期
编号:11512409
经蝶垂体瘤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4期
     关于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文献较多,但多集中于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涉及垂体瘤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文献较少,这类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得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本文旨在探讨经

    蝶垂体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及防治方法。

    1 病例介绍

    例1:男,56岁,因头晕、多尿1年入院。入院查体:全身色素沉着,双眼视力下降,双颞侧视野缺损。颅脑MRI示斜坡正常骨信号消失,鞍区可见一混杂异常信号,呈膨胀性生长,匍匐于鞍上下后、鞍旁,侵及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被包绕,视交叉受侵,肿瘤占据鞍上池,且向后推挤并累及脑干及丘脑,蝶窦、后组筛窦受侵,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病变区不均匀强化,垂体瘤大小5.8 cm×3.3 cm×5.5 cm。行经右侧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髓样、紫红色,血供丰富,手术大部切除。术后病理回报示垂体腺瘤,嫌色细胞型。术后2小时清醒,5小时后出现嗜睡状态,查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以甘露醇加量,甲强龙1 g静脉推注,尼莫通持续泵入,术后第二天病情明显好转,第三天复查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减少。经1周治疗病人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31岁,垂体瘤术后4年,视力下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颞侧偏盲。颅脑MRI:鞍内及鞍上池内示一球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视交叉受压抬高,鞍背骨质受压凹陷,肿瘤大小为2.3 cm×2.3 cm×2.0 cm。行经右侧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灰红色,髓样。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回报示垂体腺瘤,嫌色细胞型。术后第一天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5℃,持续5天,并头痛明显。查颅脑CT示瘤腔及瘤周蛛网膜下腔出血。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甲强龙、丹参及尼莫通等治疗,头痛逐渐减轻,体温逐渐下降,治疗13天后复查颅脑CT示出血全部吸收。

    2 讨论

    本组病例,病情均较轻,予以钙离子拮抗剂预防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等治疗,病情均治愈。王集生等报道1例经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的罕见并发症-脚间池凝血块及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Matsuno报道1例并发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中直接损伤脑组织;(2)损伤鞍隔漏斗柄处蛛网膜手术及瘤腔出血回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局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肿瘤完全或部分切除后,瘤壁迅速下塌引起附着于瘤壁上的颈内动脉小分支受到牵拉而断裂,或者术毕病人清醒用力,隔上压力增高移位亦可拉断小分支动脉而出现小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为防止此并发症的发生应:(1)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2)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不要勉强一次切除,可部分切除或再次手术;(3)避免损伤鞍隔漏斗柄处蛛网膜,以免发生脑脊液漏而使瘤床出血渗入蛛网膜下腔。为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应沿肿瘤纵轴方向刮除肿瘤,勿向两侧侵袭过多,巨大垂体瘤的切除方式应是平面式地推进,切忌“打洞”式的挖掘,以免肿瘤中心出血多难以制止[4,5]。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集生,罗世祺.经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的罕见并发症-脚间池凝血块及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4:248.

    [2] Matsuno A,Yoshida S,Basugi N,et al.Sever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during transsphnoidal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s.[J].Surg Neurol,1993,39:276.

    [3] 孙吉书,于跃强,陈国强,等.经蝶垂体瘤手术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9,5(3):175.

    [4] 许百男,徐新民,张 纪,等.大型垂体瘤入路选择[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5):313.

    [5] 凌士营,汤中应,汪业汉,等.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摘除术的并发症[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34(5):397.

    收稿日期:2007-08-23, 百拇医药(陈利华 侯庆先 许俊华 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