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初步研究(2)
8 ESC移植治疗的动物实验Min等将小鼠ESC分化的心肌细胞用GFP基因进行转染,然后移植到梗死的大鼠心脏,于第六、三十二周观察,免疫荧光证实GFP基因在心脏表达,植入区的毛细血管增加且大鼠的存活率提高,这说明移植的细胞能长期存活,并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13]。Yang等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入ESC,这种转基因的ES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后移植到梗死的心脏,显著增强了心脏的收缩力,免疫组化显示梗死区域新生血管大量形成[14]。ESC源性心肌细胞移植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得益于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取代了疤痕组织,使梗死面积减小,减少了梗死局部心肌细胞的凋亡[15],也使正常心肌组织过度牵张程度降低,保护了其收缩功能。另外,移植细胞可以释放一些心脏保护因子,如VEGF等,促进心脏功能的更好恢复。但是,移植细胞能否完全整合入心脏组织,是否导致心律失常以及远期后遗症等问题还有待研究。现在的实验研究多基于啮齿类动物,相对较短时间内观察到心功能改善,在更长时间内的效果及在大型动物和灵长类的实验模型涉及尚少。故在评价动物模型时,应该注意基因表达、细胞信号途径、物种体内生物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