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583610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7期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09-02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1 品种考证

    山慈菇为传统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其植物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和云南独蒜兰P .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山慈菇之名始见于唐代《本草抬遗》,其后各种主要本草均有记载,但不甚一致。陈藏器曰[1]:“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菇”。此叙述较为简单,准确考证为何种植物尚有一定难度,但可从“叶似车前考虑,车前纵叶脉明显”,据此植物特性,可认为是兰科或百合科植物是说得通的。据谢氏考证认为系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a)Makino]是有道理的[2]。

    2 鉴别特征[3]

    2.1 性状鉴别: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少见圆锥形,顶端渐突起,有叶柄痕等,基部呈脐状,有须根痕,长1.8~3.0 cm,膨大部位直径1~2 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俗称“金腰带”,为毛慈菇的主要鉴别特征;节上有鳞叶片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