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蛋白4和黏蛋白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1)
【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4(MUC4)和黏蛋白2(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胃癌标本中MUC4和MUC2的表达。结果:87例胃癌中83例(95.4%)表达MUC4蛋白,71例(81.6%)表达MUC2蛋白。MUC4与MUC2的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明显相关(P<0.05),且MUC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MUC4与MUC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但二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UC4与MUC2可能是反映胃癌不同组织学类型、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关键词】胃癌;黏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437-03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黏蛋白(MUC)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MUC2是一种分泌型黏蛋白,其基因是1989年由美国学者Gum等从小肠cDNA文库中克隆[1]、编码的黏蛋白,由杯状细胞分泌,构成黏液的主要成分,对黏膜上皮起保护和润滑作用。MUC4是一种跨膜型黏蛋白,其基因从人支气管cDNA 文库中分离出来,MUC4可能与生长因子受体的C-erb家族的成员相互作用,调节上皮细胞生长[2]。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4和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取湘雅医院2000年1月~2004年3月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87例,男55例,女32例,年龄29~79岁,平均(50.56±9.93)岁。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4 μm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以显微镜观察为准,其中高~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32例,黏液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11例;有淋巴结转移68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浸润到黏膜及黏膜下层4例,肌层24例,全层59例。另取26例胃癌断端(距癌组织>5 cm)作为对照(经HE染色镜检证实无癌组织及癌前病变)。
1.2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切片经常规脱蜡、水化后,用3%过氧化氢灭活内源性氧化酶,微波抗原修复后,余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兔抗人MUC4多克隆抗体、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鼠抗人MUC2单克隆抗体、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MUC4抗体稀释浓度均为1∶100;MUC2抗体稀释浓度为1∶50。
1.3 结果判断:染色强度记分:无色计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再以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来记分: 当阳性细胞数小于总数的5%时计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大于50%为3分。染色强度得分与阳性细胞数得分相乘,0分计为阴性“-”,1~3分计为弱阳性“+”,4~5分计为中度阳性“++”,大于或等于6分计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MUC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MUC4在断端胃黏膜上皮中有表达,阳性率为61.5%(16/26)。而在胃癌组织中, MUC4染色明显增强,呈弥漫性胞质着色(见图1),在87例标本中,MUC4阳性率为95.4%(83/87),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MUC4的表达与组织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见表1)。
2.2 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MUC2在断端胃黏膜上皮表达阴性,但胃癌组织中,MUC2呈弥漫性胞质着色(见图2),MUC2阳性表达率为81.6%(71/87),MUC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见表1),但MUC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2.3 MUC4与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MUC2表达阳性组中,MUC4阳性表达率为98.6%(70/71), MUC2表达阴性组中,MUC4阴性表达率为18.8%(3/16),两者呈正相关(P<0.01)(见表2)。
3 讨论
MUC黏蛋白是由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多种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高分子量(>200 kD)高糖基化蛋白质, 由各自相应的黏蛋白基因(MUC gene)编码产生。到目前为止,已有18 种黏蛋白基因被鉴定[3],它们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MUC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15.5,MUC4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29。
MUC2作为一种分泌型黏蛋白,其结构特点与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相似,而人vWF因子与基质胶原结合,促进炎症时炎症细胞的游出与迁移。因此,在组织发生肿瘤病变时, MUC2也可能通过与基质胶原结合,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与扩散[4]。本组实验结果发现,在胃癌组织中MUC2呈弥漫性胞质着色,其表达上调(81.6%),且MUC2的表达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尤以在黏液腺癌中表达最高(100%),Pinto-de-Sousa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MUC2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在黏液腺癌中全部为强阳性染色,所以他们认为MUC2可以作为黏液腺癌的标记物。Sternberg等[6]研究发现MUC2是影响瘤细胞浸润与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本研究发现MUC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本实验早期胃癌样本量少的缘故。
跨膜黏蛋白的结构特点是从氨基末端依次为黏蛋白样结构(串联重复序列),表皮生长因子样区域(Epiderminal growth factor,EGF),N-糖基化区域,第二个EGF 样区域,疏水的跨膜段,及胞浆内的羧基末端。MUC4包含2个细胞外的EGF相似区, 可能与生长因子受体的C-erb家族的成员相互作用,调节上皮细胞生长,研究认为[7]MUC4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时,可以与cErbB2结合,激活cErbB2信号途径,具有抗细胞黏附和抑制免疫识别功能,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在胃癌组织中,MUC4基因表达上调(95.4%),呈弥漫性胞质着色。MUC4的表达越高,胃癌分化程度越低,在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MUC4的阳性率高达100%,且与浸润和转移有关,与Choudhury等[8]的研究结果相近。
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MUC2表达阳性组中,MUC4阳性表达率为98.6%(70/71),两者呈正相关(P<0.01),并且二者均与TGF-βRⅡ的低表达有关[9,10],一方面,胃癌细胞和组织内基质细胞分泌的TGF-β对TGF-βRⅡ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但作用于TGF-βRⅡ功能完好的间质细胞,诱导血管形成, 促进瘤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结合,促进胃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11]。另一方面,基质细胞分泌的TGF-β通过旁分泌机制还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12],导致胃癌细胞增殖,分泌大量的MUC2和MUC4,分别通过与基质胶原和cErbB2结合,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联合检测MUC2和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分型、浸润和转移的诊断。, 百拇医药(陈金华 石 莺 王小莉 龚兴牡 文继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