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625320
社区糖尿病追踪治疗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0期
社区糖尿病追踪治疗的疗效观察
社区糖尿病追踪治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追踪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重要性。方法:将24例糖尿病患者1年社区追踪治疗效果,与非追踪治疗的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追踪治疗组血糖改善及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追踪治疗更有利于糖尿病全面、系统的治疗和管理,同时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追踪治疗;社区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470-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的共同特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有5 000万,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1/4,每年还以20万人的数目递增。糖尿病已成为一个新的流行性疾病[1]。现将社区糖尿病追踪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4例均为2型糖尿病,治疗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64岁。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24例为社区追踪治疗者,患者依从性较好,定期门诊随访,注意饮食、锻炼,定期复查血糖及AbAic。对照组20例,为门诊非追踪治疗患者,有自行停药、改药、间断服药,不注意饮食、锻炼,很少门诊复查。

    1.3 观察内容: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AbAic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2型糖尿病治疗后的理想标准: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8.0 mmol/L、HbA1c<6.5%。良好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HbA1c 6.5%~7.5%。较差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HbA1c>7.5%。老年2型糖尿病通常可接受的治疗目标:治疗有症状的高血糖,达到餐后血糖<11 mmol/L,空腹<8 mmol/L,HbA1c<8.5%[2]。

    1.5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常引起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眼底出血等,通过血糖监测,随时调整用药及用药时间、锻炼方式、饮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急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手段。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重在预防,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基础。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观察,社区追踪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糖尿病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效果,早期治疗和长期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监控,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延缓和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追踪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糖尿病综合防治主要包括5方面,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和血糖监测。糖尿病需终生治疗,其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主动性,因此糖尿病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医疗保健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将糖尿病知识、自我保健技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给他们,使其了解治疗不达标的危害,糖尿病长期慢性的治疗过程,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家属三方的共同协作,只要医患长期密切合作,完全可以达到正常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社区系统管理和监测是防治结合的较好办法,需要追踪治疗来完成。通过追踪治疗能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症状,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社区对糖尿病的追踪治疗,可以分析人群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监护和治疗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内科学(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5.

    收稿日期:2008-02-25, 百拇医药(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