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843-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为了解我市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现状,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我们于2008年4月对咸阳市3个县(区)中的6个乡镇540名大众人群就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市辖区内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1.2 方法:调查问卷采用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陕西省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采取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有无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作为分层条件抽取咸阳市秦都区、礼泉县、淳化县3个县(区),每个县(区)确定2个乡(镇)或2个街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乡(镇/街道)中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用机械抽样的方法在每个样本行政村(居委会)内各调查30人,30名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如下:50岁及以上,男女各2名;30~49岁,男女各5名;15~29岁,男女各8名。每户只调查1人,如调查户中有几个满足条件的被调查者,由调查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1名。对抽取的大众人群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防治知识和相关态度。本次共调查540人,有37人没有听说过艾滋病或者听说过但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503人回答了全部问题,本次只对回答了全部问题的503份问卷进行分析。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分析方法:资料应用SPSS系统和Excel处理。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共调查540人,有37人没有听说过艾滋病或者听说过但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占调查人数的5.84%,其余503人回答了全部问题。503人中,男260人(51.69%),女243(48.31%);15~29岁278人(55.27%),30~49岁171人(34.00%),50岁及以上54人(10.73%);农民271人(53.88%),学生61人(12.13%),干部/职员56人(11.13%),工人40(7.95%),其他75人(14.91%);大专及以上37人(9.74%),高中或中专203人(42.54%),初中214人(40.36%),小学及以下49人(7.36%);未婚118人(23.46%),初婚300人(59.64%),再婚30人(5.96%),离异或丧偶9人(1.79%),拒绝回答46人(9.05%)。不同性别比较,总回答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户籍之间比较,总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百拇医药
2.2 AIDS防治知识:大众人群对9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为76.21%。另外有37人没有听说过艾滋病或者听说过但不回答艾滋病是怎么回事,占调查人数的6.85%;大多数人知道艾滋病与性有关,可通过母亲生育传播给婴儿,也可以通过吸毒传播,如:“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知晓率为67.59%,“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知晓率为65.21%,“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会得艾滋病”知晓率为95.43%,“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知晓率为97.2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下的小孩会得艾滋病”知晓率为90.85%;对艾滋病不传播的途径及知识只有32.59%的人答对了全部问题,详见表2。
2.3 对AIDS的态度:55.19%的大众人群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人继续交往,42.78%的大众人群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详细情况见表3。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从调查结果看出,虽然多数大众人群对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有所了解,但对不传播的途径和大众知识知晓率不高,如:蚊子叮咬、与病人握手、共同吃饭、共用劳动工具、共用浴池、游泳池是否传播知晓率在50.00%左右,涉及到这些具体行为就很难辨别,说明艾滋病宣传工作的深度不够。另外还有6.85%没听说过艾滋病或者听说过但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说明宣传工作的广度不够。虽然大众人群对9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为70.99%,半数大众人群对相关知识和不传播的途径有所了解,但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口头上表示愿意与病人交往的只有55.19%,42.78%的人不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要改变这些消极态度,将其变为积极的行为,还需要更长期更持久的开展宣传工作。
AIDS在中国流行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显现,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1]。艾滋病不只是医学问题,它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首先要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大众人群的态度,使广大大众人群从行动上自觉参与防治工作,要提高认识继而改变态度达到变为自觉行动的程度,还需要更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锐恒.遏制艾滋病流行,履行减少危害策略[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1.
[2] 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5.
收稿日期:2008-07-07, http://www.100md.com(张雪楠 张军胜 张焕然 李 漫 马 洁 茹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