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首诊低血糖症48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0-3096-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低血糖症是内科急诊首诊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低血糖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急诊室收住患者,男22例,女26例,年龄12~87岁,平均61.2岁,其中4例为1型糖尿病,2例为健康者,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4年版《ADA糖尿病指南》中糖尿病诊断标准[1]。病程2个月~38年。并发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30例,神经病变27例,低血糖诊断标准参照whipple三联征,即:(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3.0 mmvo/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 百拇医药
1.2 诱因:单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所至低血糖者14例(29%),单独使用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者13例(27%),磺脲类加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者13例(27%),磺脲类加双胍类所至低血糖者5例(11%)。1例(2%)误服用优降糖2片,2例(4%)因未正常进食者。
1.3 临床表现:心悸8例(17%),出汗、乏力、饥饿感、心悸24例(50%),突发情绪行为异常4例(8%),意识障碍8例(17%),肢体偏瘫者2例(4%),癫痫并抽搐2例(4%),昏迷伴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4例(8%),48例均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和同时抽血生化实验室验血对照均<3.0 mmvo/L,最低为1.1 mmvo/L。
1.4 治疗方法:轻症神志清醒经口给予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馒头、面包等即可缓解。较重者给予50%葡萄糖液60~100 ml静脉注射,继之给予10%葡萄糖液维持静脉滴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症患者应持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至少48 h,原则上血糖浓度波动于8.9~11.1 mmvo/L者,输液期间予以2 h 1次监测血糖,待病情好转后改1/2 h 1次测血糖,并调整用量,必要时重复用5%葡萄糖。特别严重的患者反复出现意识障碍时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若因药物引起者,应停药或合理用药,若因胰岛素瘤导致低血糖者,则应术前明确定位并进行肿瘤切除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36例症状迅速缓解,8例低血糖反复发作;2例1天后神志转清,1例就诊时已昏迷3 h以上,呼吸衰竭,在基层卫生室按脑血管病治疗延误抢救时机死亡。1例因基层临床医生误看化验单2.8 mmol/L,看成7.8 mmol/L,使用降糖药胰岛素而至低血糖昏迷转上级医院,终因时间过长而致植物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多种病因的综合征,需终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低血糖反应,低血糖起病急,特别是独居的昏迷患者,若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低血糖症表现分两大类,一类以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另一类以神经缺糖症状[2]。本组病例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为临床表现者占61%,其次以精神不振、头晕、昏迷,甚至“植物人”为主要表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糖摄取严重不足或吸收不良,组织消耗能量过多,器官病变,特别是严重的肝脏病变调节糖代谢的因素异常,尤以胰岛素的功能异常最为重要。若低血糖反复发作,程度较重且历时较久,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如点状出血,脑水肿、坏死、软化等。在糖尿病治疗中,降糖药物过量导致低血糖反应是最常见的诱因,本组资料与文献[3]报道相符。48例中有3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尤以优降糖为主,其中7例合用阿司匹林,2例合用芬必得,优降糖是磺脲类药物中作用最强,半衰期最长的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反应严重且持久,容易反复发生,甚至死亡。本组多为老年人,且多合并肾功能不全,老年和肝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老年糖尿患者,应慎用优降糖。此外,水杨酸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增强降血糖作用,合用更易导致低血糖。本组中应用胰岛素治疗13例,低血糖发生可能与用药时不进食或进食过少、不规则,如忘记或推迟进食等,或注射方法不正确,胰岛素剂型调换时剂量换算误差或病情好转未及时减量有关。尤其是病程长,体质差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导致胰岛素降解减慢,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增高,同时糖异生降低引起低血糖反应。餐后低血糖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一般不出现脑功能障碍,持续1h可自行缓解,多见于情绪不稳和神经质的中年妇女。餐后低血糖的原因可能是持续高血糖引起胰岛素延迟分泌,且表现出后期胰岛素增高,致使血糖后期迅速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临床医疗中尤其是在急诊中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同时应注意餐后低血糖症,常规查血糖,早期诊断治疗,有利更好地救治低血糖患者,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秀均,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实用临床建议修订内容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2):14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6.
[3] 王立华,姜瑞风,李宝羚.低血糖症5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3):63.
收稿日期:2008-06-04, 百拇医药(刘雪珍 邹昌云)
低血糖症是内科急诊首诊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低血糖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急诊室收住患者,男22例,女26例,年龄12~87岁,平均61.2岁,其中4例为1型糖尿病,2例为健康者,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4年版《ADA糖尿病指南》中糖尿病诊断标准[1]。病程2个月~38年。并发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30例,神经病变27例,低血糖诊断标准参照whipple三联征,即:(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3.0 mmvo/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 百拇医药
1.2 诱因:单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所至低血糖者14例(29%),单独使用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者13例(27%),磺脲类加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者13例(27%),磺脲类加双胍类所至低血糖者5例(11%)。1例(2%)误服用优降糖2片,2例(4%)因未正常进食者。
1.3 临床表现:心悸8例(17%),出汗、乏力、饥饿感、心悸24例(50%),突发情绪行为异常4例(8%),意识障碍8例(17%),肢体偏瘫者2例(4%),癫痫并抽搐2例(4%),昏迷伴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4例(8%),48例均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和同时抽血生化实验室验血对照均<3.0 mmvo/L,最低为1.1 mmvo/L。
1.4 治疗方法:轻症神志清醒经口给予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馒头、面包等即可缓解。较重者给予50%葡萄糖液60~100 ml静脉注射,继之给予10%葡萄糖液维持静脉滴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症患者应持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至少48 h,原则上血糖浓度波动于8.9~11.1 mmvo/L者,输液期间予以2 h 1次监测血糖,待病情好转后改1/2 h 1次测血糖,并调整用量,必要时重复用5%葡萄糖。特别严重的患者反复出现意识障碍时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若因药物引起者,应停药或合理用药,若因胰岛素瘤导致低血糖者,则应术前明确定位并进行肿瘤切除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36例症状迅速缓解,8例低血糖反复发作;2例1天后神志转清,1例就诊时已昏迷3 h以上,呼吸衰竭,在基层卫生室按脑血管病治疗延误抢救时机死亡。1例因基层临床医生误看化验单2.8 mmol/L,看成7.8 mmol/L,使用降糖药胰岛素而至低血糖昏迷转上级医院,终因时间过长而致植物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多种病因的综合征,需终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低血糖反应,低血糖起病急,特别是独居的昏迷患者,若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低血糖症表现分两大类,一类以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另一类以神经缺糖症状[2]。本组病例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为临床表现者占61%,其次以精神不振、头晕、昏迷,甚至“植物人”为主要表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糖摄取严重不足或吸收不良,组织消耗能量过多,器官病变,特别是严重的肝脏病变调节糖代谢的因素异常,尤以胰岛素的功能异常最为重要。若低血糖反复发作,程度较重且历时较久,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如点状出血,脑水肿、坏死、软化等。在糖尿病治疗中,降糖药物过量导致低血糖反应是最常见的诱因,本组资料与文献[3]报道相符。48例中有3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尤以优降糖为主,其中7例合用阿司匹林,2例合用芬必得,优降糖是磺脲类药物中作用最强,半衰期最长的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反应严重且持久,容易反复发生,甚至死亡。本组多为老年人,且多合并肾功能不全,老年和肝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老年糖尿患者,应慎用优降糖。此外,水杨酸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增强降血糖作用,合用更易导致低血糖。本组中应用胰岛素治疗13例,低血糖发生可能与用药时不进食或进食过少、不规则,如忘记或推迟进食等,或注射方法不正确,胰岛素剂型调换时剂量换算误差或病情好转未及时减量有关。尤其是病程长,体质差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导致胰岛素降解减慢,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增高,同时糖异生降低引起低血糖反应。餐后低血糖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一般不出现脑功能障碍,持续1h可自行缓解,多见于情绪不稳和神经质的中年妇女。餐后低血糖的原因可能是持续高血糖引起胰岛素延迟分泌,且表现出后期胰岛素增高,致使血糖后期迅速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临床医疗中尤其是在急诊中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同时应注意餐后低血糖症,常规查血糖,早期诊断治疗,有利更好地救治低血糖患者,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秀均,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实用临床建议修订内容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2):14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6.
[3] 王立华,姜瑞风,李宝羚.低血糖症5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3):63.
收稿日期:2008-06-04, 百拇医药(刘雪珍 邹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