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5年第15期
编号:366824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2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5期
发型,粒细胞,1微生物培养,2外周血象,3C反应蛋白(CRP),4PCT,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6细胞因子,7细胞表面抗原,8PCR,9小结与展望
     屠 妍综述,芦 起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重庆400014)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屠 妍综述,芦 起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重庆400014)

    婴儿,新生,疾病;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感染;败血症;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或真菌在新生儿期侵入血液循环,繁殖并产生毒素所造成的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目前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从而提高了潜在医患矛盾的发生率。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常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探讨败血症患儿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1 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所需时间长,培养出阳性结果至少需要24~48 h,因此难以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且存在灵敏度不高、假阴性率较高等不足。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低,仅为5%~10%[1],且常受采血量、感染细菌数量、提前使用抗菌药物及实验操作技术等影响[2]。尽管如此,目前尚无取代其地位的其他有效方法,药敏试验能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因此,微生物培养仍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

    2 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T)早在2003年已被纳入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中[3]。但新生儿外周血象在出生的早期阶段波动范围较大,需结合孕周及采血时的日龄具体分析。Murphy等[4]指出,WBC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低,结合Plt、I/T时灵敏度或特异度也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认为I/T在排除非感染病例中更为可靠。同时,Puopolo等[5]也指出,WB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I/T用来排除非感染病例或许较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更为合适。

    3 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正性急性时相蛋白,在细菌感染4~6 h开始上升,36 h达高峰。CRP在机体感染24~48 h后才能升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有效阈值[6],因此,CRP无法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同时,CRP在新生儿出生3 d内变化较大,因此,在诊断早发型败血症中使用受限。CRP≥10 mg/L时,诊断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90%[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5 mg/L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