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5年第18期
编号:366610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2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8期
刮宫,子宫出血,不孕症,1EP的发病原因及机制,2临床症状,3恶变,4EP的诊断,5EP影响胚胎植入的可能机制,6治疗,7展望
     牛婧雅,顾倪浩综述,袁 瑞审校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重庆400016;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30)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牛婧雅1,顾倪浩2综述,袁 瑞1审校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重庆400016;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30)

    息肉; 增生; 子宫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肿瘤; 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最常见的良性病变,是由一个或多个螺旋动脉为血管轴,腺体及间质包围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的赘生物。EP多与内分泌因素或炎症因素相关,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功血、黄体功能不足、服用他莫西芬、子宫内膜炎等。然而,EP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自身直径较小等而被忽视,尤其在不孕症患者中,EP通常是在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卵泡监测期行超声检查后才被发现。为加深对该病的了解,现将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EP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EP的发病原因有很多。Indraccolo等[1]研究发现,年龄、Bcl-2蛋白(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超体质量及肥胖、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长期运用或补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比例失衡、雌孕激素失衡均可能导致EP的发生。然而,围绝经期、Ki-67蛋白(与增生相关的蛋白)、血管生成因子、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及炎症是否为EP的高发因素尚需进一步论证。

    目前,对EP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Maia等[2]对绝经前妇女EP和正常内膜中的Ki-67、Bcl-2和P53(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项指标在EP和正常内膜的表达无明显差异。Liu等[3]通过对比绝经前妇女EP与自身正常内膜中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如ER(α和β)、PR、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发现所有检测的类固醇激素受体基因在EP和自身正常内膜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PR与GPR30的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并由此推断这种共表达机制可能是少数妇女发生EP的原因。

    Peng等[4]发现,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无论处在增生期还是分泌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6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