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6年第3期
编号:363995
氯吡格雷围术期应用及其疗效监测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7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3期
1氯吡格雷围术期使用现状,2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3血小板功能检测与围术期预示出血是否相关,4小结
     李君晴,陈 旋,李文谦综述,曾祥刚审校(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氯吡格雷围术期应用及其疗效监测的研究进展

    李君晴,陈旋,李文谦综述,曾祥刚△审校(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氯吡格雷;血小板/生理学;血小板聚集;手术期间;治疗结果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很多循证医学的证据[1-2]。氯吡格雷在起到抗血小板治疗作用的同时加大了围术期出血风险。围术期是否应该停用氯吡格雷,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否能作为预测出血和判断停药的指标,都是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时遇到的问题。本文回顾了氯吡格雷在围术期的使用现状,及其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为临床上更安全的使用氯吡格雷提供指导。

    1 氯吡格雷围术期使用现状

    氯吡格雷1998年在美国上市,估计每年至少有4亿人服用。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衍生物,需要在肝脏内经氧化水解成活性产物,然后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ADP受体结合,起到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作用[3]。氯吡格雷的常用剂量为75~300 mg,血浆半衰期为7~8 h,由于对ADP受体不可逆的抑制,导致其影响作用将持续整个血小板生命周期。口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75 mg/d)需5~10 d可达到最大化血小板功能抑制状态;顿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600 mg)则需12~15 h达到最大化血小板功能抑制作用[4]。然而停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每天约有10%~14%的血小板功能得以恢复,7~10 d后血小板功能基本全部得到恢复。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胃肠道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其服用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广泛应用在临床,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进行一级、二级预防时。

    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在不同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个别患者由于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血小板减少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5]。某些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接受急诊或是择期手术,为了降低术中出血风险,通常要求停用氯吡格雷,但是停药又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复发可能,对患者的危害甚至大于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6]。因此,应该了解围术期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学特点,以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出血与血栓形成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多主张施行择期手术前停用氯吡格雷。围术期继续给予氯吡格雷的回顾性队列分析的研究结果提示,围术期继续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7]。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组成的大型试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已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