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6年第6期
编号:363794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
窦道,移植术,1发病机制,2临床症状,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方法,5小结
     张 尧综述,朱 鹏,唐云昊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肛肠外科,重庆400010)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张尧综述,朱鹏△,唐云昊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肛肠外科,重庆400010)

    藏毛窦/诊断;藏毛窦/治疗;综述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形成一种慢性窦道,常以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多见,该病多见于20~30岁男性,17岁以下少见,男女发病比例为3∶1[1],以毛发浓密及肥胖者为好发人群[2]。局部损伤、毛发硬、久坐的职业习惯、体质量指数大于25、个人卫生状况较差、局部刺激及创伤等为该病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该病于1847年由Anderson首次报道。1880年Hodges正式以“藏毛窦”命名,并沿用至今。因该病在二战中、英、美军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多有长期乘坐吉普车经历,故又称为“吉普车病”[3]。该病虽为临床少见病,但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症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有文献报道少数病例可发生癌变[4],故该病的诊治不容忽视。目前,藏毛窦的临床诊治已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藏毛窦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目前得到较高认可的主要机制包括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先天性学说认为,藏毛窦源于先天性上皮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其内部毛发被认为是内陷的上皮毛囊,因感染等原因形成慢性窦道。直至1946年Patey等报道1例在理发师手指上发现藏毛窦,至此先天性学说受到质疑。因此,也开启了人们对藏毛窦发病后天机制的思考。而后天原因所致的观点认为,藏毛窦发病原因是臀部在活动时的扭动和摩擦,使臀中裂之间较硬的毛发刺入附近皮肤,进而形成一条微小的管道,而毛发根部仍未脱落,管道随即皮化,而当毛发根部从原来的毛囊脱落后被之前皮化的短管道产生的吸引力吸入[5],从而形成窦道。故提出了藏毛窦发病的2个阶段,即以形成刺入性窦道的第一阶段和形成吸入性窦道的第二阶段。目前普遍认为,藏毛窦病因有三要素[6]:(1)松动的毛发;(2)皮肤的损伤;(3)导致毛发进入皮肤的吸力。在此时毛发变为异物,一旦细菌经其管道侵入易形成骶尾部慢性感染或脓肿,脓肿穿破后可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临床多以后天性学说常见[7]。

    2 临床症状

    藏毛窦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脓肿,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并反复发作,窦道内含肉芽组织及纤维增生,以至于窦道经久不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