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6年第16期
编号:363098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6期
滴度,1致病因素,2诊断,分度与分期,3治疗,4小结
     郭道远综述,刘 林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治*

    郭道远综述,刘 林△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膀胱; 膀胱炎/并发症; 出血/病因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述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常见和潜在威胁人类生命的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病率达7%~49%,平均发病率在16.6%左右,发生中位时间一般为移植后22 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从无痛性肉眼血尿,到严重者会出现尿路梗阻、肾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其住院时间[1-2]。目前对HC的病因探讨及治疗已有较大进展,现就此作一综述。

    1 致病因素

    1.1 预处理因素 HSCT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其中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及其代谢物丙烯醛等对尿道有损伤作用,是HSCT术后早发型出血性膀胱的常见病因[3]。

    环磷酰胺是氮芥类烷化抗肿瘤药物,其肝脏代谢产物丙烯醛主要从肾脏排泄,与膀胱黏膜通过双键形成共价结合,直接引起膀胱黏膜损伤,形成溃疡,基底膜及其周围血管受到损伤,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等尿路刺激症状[4]。

    预处理中全身照射放疗也可造成膀胱黏膜的急性损伤,引起膀胱黏膜局部缺血、溃疡、出血,产生非特异性膀胱炎。此外,放疗也可形成超氧自由基损伤膀胱上皮,使膀胱神经和肌肉暴露于尿液毒性成分中,进而受到损伤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容量逐渐下降[5]。

    1.2 病毒因素 HSCT患者经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易发生病毒感染或体内潜伏的病毒激活,病毒可通过血行感染、尿道逆行感染,或由胃肠道局部淋巴播散等途径入侵膀胱黏膜。移植后HC的发生与多种病毒激活有关,其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发生HC的患者,特别是迟发型HC与病毒感染关系较为密切。

    1.2.1 乳头状多瘤病毒 常见病毒为BK病毒(BKV)、JC病毒(JCV),此类病毒常于幼年时期感染,易潜伏于肾脏、尿道,在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可被激活,分泌到患者尿液中,引起泌尿系统的损伤。

    BKV感染引起的HC常于移植后24~50 d出现,持续时间1~7周,其大多无显性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下腹部疼痛,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及血尿等[6-7]。Wong等[8]研究发现,迟发型HC患者尿BKV滴度明显升高,在HSCT过程中,未发生迟发型HC患者尿BKV最高滴度为1×104~1×105copy/mL,而发生迟发型HC患者尿BKV滴度则可达到1×108~1×1010copy/m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