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8年第9期
编号:359944
胸椎皮质骨钉道螺钉技术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3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9期
峡部,椎弓,1技术特点,2钉道特征及定位方法,3生物力学,4临床应用,5小结
     刘清华综述,熊 波,童 杰审校(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郴州423000)

    脊柱作为一个以椎体功能为单位的力学结构,除承受、传递头及躯干上肢的重量和附加重量的负荷,减缓运动产生的震荡,维持躯干平衡,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等作用外,同时,对躯干三维空间内的生理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胸椎是活动度较大的颈椎与负重较大的腰椎之间的过渡部分。长期以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一直是脊柱外科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课题,后路螺钉技术是目前重建脊柱稳定性最成熟的技术之一,随着脊柱螺钉技术的深入研究,螺钉固定方法也不同。传统椎弓根钉道(TT)螺钉技术固定作用主要依靠松质骨对螺钉的把持力,骨质疏松症患者内固定失败率相对较高[1]。同时,椎弓根下有神经根通过,如操作不当,可引起神经损伤。因此,2009年SANTONI等[2]首先提出皮质骨钉道(CBT)螺钉技术,将螺钉经椎弓根由内下向外上斜置,主要靠皮质骨对螺钉的把持作用进行固定。目前,CBT适用于多种腰椎手术入路,其本身既可作为腰椎手术的首选内固定方法,也可作为翻修手术的替代方法使用,其生物力学强度与传统方法相当。CBT在疏松骨质上的良好内固定效果使其较TT螺钉技术更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时,也为腰椎内固定及翻修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MATSUKAWA等[3]对胸椎CBT螺钉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离体胸椎实验证实,胸椎CBT螺钉技术旋入矩较TT螺钉技术提升了53.8%。现将胸椎CBT螺钉技术特点、钉道特征、螺钉定位方法、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等综述如下。

    1 技术特点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为螺钉把持力更强。KOJIMA等[4]对222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L4、L5椎体进行了CT扫描,按TT和CBT螺钉技术的螺钉钉道平面角度截取CT图像,对钉道所经区域的CT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CBT螺钉技术的钉道所经区域的CT值高于TT螺钉技术近4倍。这一结论与众多研究一直以来持有的“CBT螺钉技术中螺钉主要靠皮质骨把持”的观点一致[2,5?6]:(1)手术创伤更小。CBT 螺钉技术的进钉点位于TT螺钉技术进钉点的内下方,更内下的进钉点使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对解剖结构的显露范围及对软组织的分离、干扰更少,出血少,手术切口愈合快[7?9]。(2)并发症更少。CBT螺钉技术的钉道与脊髓、神经根距离更远,不易损伤神经,减少了围手术期疼痛,并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9]。

    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螺钉需经椎弓根斜向外上方置入,当患者存在椎弓根发育不良等椎弓根直径不足的情况时可能导致椎弓根壁裂开等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4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