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8年第19期
编号:359392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和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3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9期
心房,1房颤类型,2房颤病因,3心房容积指数,4睡眠呼吸障碍疾病(SDB),5HATCH评分,6生化指标,7单核苷酸多态性,8小结
     欧阳书堃综述,肖 骅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6)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直备受关注。针对其发病机制有众多学说,如经典的多发子波折返假说、主导折返环伴颤动样传导理论、局灶激动学说等。而直到1998年,HA?SSAGUERRE等[1]证明了肺静脉的局灶电活动可触发房颤,且消融这些触发灶就可将其终止,进而推动了利用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经历近20年的发展,相关指南已将经导管消融术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而对持续性房颤因其复发率高、手术并发症多等原因未作为Ⅰ类推荐。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和预测因素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其进行综述。

    1 房颤类型

    根据发作的持续时间可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等,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 d则为持续性房颤。著名的“房颤导致房颤”理论阐明了房颤由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的机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心房基质纤维化、电重构、结构重构、多种信号通路、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与房颤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3]。因此,持续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在理论上讲治疗难度更大。在经长期随访的房颤行导管消融术后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STEINBERG等[4]开展的一项平均随访时间(66.0±34.0)个月的前瞻性研究中得出了更加显著的结果,其共纳入445例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319例(71.7%),持续性房颤126例(28.3%),在随访的第2、5、10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0%、11.0%、27.0%,而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3.0%、29.0%、62.0%,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持续性房颤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3.08,95% 可信区间(95%CI):1.990~4.780,P=0.000 1]。针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能中断电紊乱、打断恶性循环,在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而易见的疗效。但对持续性房颤,因其具有更加复杂的重构、更加严重的纤维化,导致手术成功率更低,其显然是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2 房颤病因

    房颤可继发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而有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病与房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瓣膜性房颤被定义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性或生物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二尖瓣修补术后房颤,其卒中发生率较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更高[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