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评分系统在结肠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密度,化疗,1癌症定义的演变,2免疫评分系统的发展,3免疫评分系统的价值,4免疫评分的探索,5小结与展望
龚惠英,周 睿,张 涛 综述,李龙浩 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16)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1]。其中结肠癌每年新增120多万病例,死亡人数达60多万,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5大恶性肿瘤[2]。目前,结肠癌常用的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的TNM分期。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同一类型肿瘤相同分期的不同患者经过相同或类似治疗后,其临床结局有显著差异[3],这表明该分期在提供预后信息方面存在局限性。随后又提出了多种预后评估方法,包括根据肿瘤形态学、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状态等评估患者预后[4-5]。其中,根据基因表达状态、mirRNA等建立了多种数学预测模型,如Oncotype DX、ColoPrint评分系统等。这些模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但是由于其技术的成熟性、可及性、经济性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医生通常综合TNM分期、肿瘤位置、基因表达和错配修复功能状态等评估患者预后。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7]。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免疫评分系统评估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有研究表明,该系统的预后预测能力优于TNM分期,可进一步指导肿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本文对免疫评分系统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选择提供一些思路。
1 癌症定义的演变
20世纪基于对基因组的认识,癌症被定义为参与细胞分裂、增殖的基因发生累积突变而引起的疾病。这一观点以癌细胞为中心,即无论其所处何种环境,只要其基因组发生突变都可导致该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有学者提出通过导入外源性正常基因来治疗癌症[8]。这为癌症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但其认识仍存在局限性。2000年,HANAHAN和WEINBERG发现了癌症的六大基本特征,即生长信号自给自足、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逃避细胞凋亡、无限复制潜能、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和转移。2011年又补充了4个特征:调控能量代谢、逃避免疫监视、促进肿瘤炎症、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9]。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癌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癌症不再仅由癌细胞定义,而以癌细胞及其微环境共同定义[3]。其中,肿瘤微环境由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炎细胞及其生物分子等组成,这些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影响癌症进展。研究表明,肿瘤预后与其微环境中免疫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指免疫细胞的密度、类型、分布区域和表型激活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