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21年第14期
编号:358378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4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4期
原发灶,外周血,特异性,1CTC的亚型,2CTC的富集与检测,3CTC的应用及挑战,4CTC在CRC中的应用,5总结与展望
     靳 博 综述,向 征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重庆 400016)

    结直肠癌(CRC)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达第四,病死率高居第二[1]。由于我国居民饮食向着低纤维、高蛋白脂肪结构转变,CRC发病率仍不断升高[2]。手术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并因此继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是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采用根治性手术并辅以化疗后,仍有近1/2的Ⅱ~Ⅲ期CRC患者会发生复发转移。因此,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对提升这部分CRC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意义非凡。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能够监测治疗效果并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是指因各种原因脱离原发实体肿瘤,进入血液并游离其中的肿瘤细胞。大部分肿瘤细胞进入外周循环后由于血液的剪切力、缺氧、机体的免疫识别、自身凋亡等因素会迅速死亡,仅少量存活。残存的CTC可聚集并黏附形成微小癌栓,随血流进入全身各处。在微环境适宜的靶器官中,CTC若逃避了免疫系统的识别,则可增殖形成转移灶。因此,肿瘤的血行转移与CTC紧密相连。因CTC来源于原发灶,与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抗原表达、基因突变情况、生物学行为高度相同,故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3]。因此,CTC在CRC的早期诊断、检测肿瘤复发转移、评估预后、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C在CRC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 CTC的亚型

    根据细胞分子生物特性,CTC可分为多个亚型。第一类是上皮性肿瘤细胞,和原发实体灶一样主要表达上皮性抗原的肿瘤细胞。第二类为经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肿瘤细胞。不同于细胞化生,EMT的细胞丢失上皮特征性的基因表达、细胞形态、表面抗原后,转变为类似于间充质来源的细胞。此过程对于胚胎发育、修复受损组织十分重要。上皮来源肿瘤发生EMT时,会使肿瘤细胞原本高表达的上皮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特性的基因表达上调,使得上皮细胞特征性的E-钙黏蛋白水平大幅降低,而对应的间质细胞特征性蛋白显著升高,从而使其迁移、降解胞外基质等侵袭能力增强。同时,肿瘤细胞丢失极性,连接松散,也更容易穿越组织间质、基底膜向血管内渗成为CTC[4]。此过程在肿瘤形成早期既可发生,甚至可早于肉眼可见的肿瘤灶形成之前[5]。这种游离在外周血中、侵袭能力较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肿瘤细胞就是EMT肿瘤细胞[6]。相较于上皮型CTC,EMT型CTC在预测CRC患者预后、评价疗效等方面更具优势,因其与CRC的疾病分期及血行转移关系更为密切,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其价值更大,预测的各项结果更为精确[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