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构建创新型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导师,1我国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创新型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中药学科学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4基于统计学的教学综合评价指数模型,5小结
刘凤杰,孔招娣,张荣华,杨 丽,蔡 宇(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中医药是应用悠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瑰宝[1]。近年来,中医药在产业、事业、教育与科研、国际竞争、国民健康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在患者救治、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现出独特优势[2-3]。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专门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药学专业人才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迫在眉睫,尤其是决定中药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创新应用型中药学研究生[4-6]。
当前,我国及本校中药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创新意识薄弱、实践应用能力不高、综合能力缺失等,反映出的是旧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发展的瓶颈。本校的生源特点致使本校在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中担负了十分重要的责任,尤其面对港澳及东南亚对中药产业的布局规划,以及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需要。本研究收集了我国重点院校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相关资料,分析了以往和现行模式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就业指导、教学质量保证等方面多角度探讨了践行创新型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措施。
1 我国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科学硕士(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强调学术理论,后者强调实践技能[7]。专业硕士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培养模式已渐趋完善。科学硕士在长期的探索中虽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培养体系,但显而易见忽略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的道理。以中药学为例,首先,课程设置内容的前沿性、多样性和有用性一般,方案和内容陈旧,调整滞后。其次,授课与学习时间紧张,学术交流的频率低、范围小,教学方式僵化,研究生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很少主动阅读期刊文献和专业资料,思维受陈旧知识结构束缚,知识面狭窄[8]。教学中常存在认为理论研究“学”大于“做”的现象,这也可能是由于场地和经费限制。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常带有浓厚的“师徒”“上、下级”色彩,尤其是中医药院校。单一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