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21年第22期
编号:357975
自噬在心血管常见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2期
房颤,肺动脉,心肌细胞,1自噬概述,2自噬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3自噬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4小结
     罗学秀 综述,陈绍雄 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 福州 350300)

    “自噬”一词是Christian De Duve首次在大鼠肝脏细胞中观察到自噬空泡的形成而命名[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噬在哺乳动物和疾病状态中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噬主要以3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2]。巨自噬是细胞自噬最主要的形式,也是目前研究最深入、最集中的类型。在本文中讨论的自噬泛指巨自噬。自噬与许多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在众多疾病状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逐渐增加的证据表明,自噬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将细胞自噬在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自噬概述

    1.1自噬的概念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降解机制,可以隔离受损的、多余的或老化的细胞质组分,包括细胞器、蛋白质聚集体、大分子复合物及异物等,并将其转运至溶酶体降解,随后降解产物被重新运回细胞质,用于细胞生物合成或产生能量[3]。正常生理状态下自噬处于基础水平。当细胞遭受外界刺激,如饥饿、缺氧、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等因素,自噬被激活,通过再循环受损的细胞器、蛋白质等,为细胞重建、修复提供原料及能量,去除细胞潜在的危险因素,维持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4]。然而,自噬活性不足或过度活跃均可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1.2自噬的形成过程 自噬形成过程经历3个不同阶段:(1)吞噬泡形成,来源于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双层隔离膜结构经扩张延伸形成吞噬泡;(2)自噬体形成,吞噬泡的边缘环状融合,隔离细胞质组分,形成双膜囊泡,即自噬体;(3)自噬溶酶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将包裹其中的细胞质组分与自噬体内膜一并降解[5]。

    2 自噬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2.1自噬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尽管有效的再灌注措施能为缺血心肌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但缺血心肌再灌注后也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6]。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自噬活性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阶段均得到不同程度增强。在心肌缺血阶段增强的自噬通过回收受损细胞器及蛋白质,从而促进细胞存活[7]。WANG等[8]采用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