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预后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发病率,阻塞性,1BPD的演变及定义,2BPD的预后,3小结
陈风云 综述,姜 敏 审校(1.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早产儿最重要的后遗症之一。有文献报道,世界各国BPD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为11%~50%不等,其中也包括中国[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母婴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得以提高,BPD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早产儿中BPD的发病率约为74%[2]。BPD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死率,也使儿童期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有关BPD危险因素和防治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有关BPD预后的系统分析较少,本文综合阐述了BPD的预后,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BPD预后的重视。
1 BPD的演变及定义
1967年,NORTHWAY等[3]在对32例长期暴露于辅助用氧和机械通气的中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进行详细描述时,首次命名并报道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这个疾病,定义BPD为有辅助通气史,且氧依赖持续至生后的28~30 d,胸片也可见囊泡影、肺气肿、肺不张等异常影像学改变。该定义下的BPD即经典型BPD。经典型BPD主要强调机械通气时高浓度氧和高气压造成的肺损伤。随着肺表面活性剂、产前糖皮质激素、无创辅助通气等医疗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人们对BPD的认识和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演变出了一种新型BPD。新型BPD更强调早产儿肺本身尤其是肺泡的发育异常和肺损伤的相互作用。部分早产儿出生时无呼吸窘迫,但在纠正胎龄36周时需要辅助通气或额外用氧,即使对这些婴儿采取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肺损伤,他们仍可能发生BPD,发生在这些早产儿中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指的就是新型BPD,其肺部特征是肺泡变得更少和更大,以及肺血管畸形[4]。
美国国家儿童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2001年发表共识对BPD的诊断标准及分级进行了更新,指出任何氧依赖[吸入氧浓度(FiO2)>21%] >28 d的新生儿均可诊断为BPD,并且基于氧依赖的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辅助通气措施,BPD被分为轻、中、重3个程度[4]:吸氧≥28 d,对于出生胎龄<32周者,在纠正胎龄36周时或出院时进行评估;对于出生胎龄≥32周者,在生后56 d或出院时评估:不需吸氧,为轻度;需吸氧,且FiO2<0.3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