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的分子病理检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外显子,基因突变,靶向,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左安欣,张晓妹,仇 玮(南京市江宁医院病理科,江苏 南京 211100)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最高的肿瘤[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2-4]。肺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20%[5-8]。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可驱动肺癌的发生发展,即肺癌的驱动基因。针对 NSCLC的常见驱动基因(如 EGFR、ALK、ROS1、RET、BRAF、HER-2和MET 等)研究出了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明显延长了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并使其疗效得到显著改善[8-9]。这些驱动基因的研究为个体化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明确指出,在进行靶向治疗前需要对基因的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并建议对更广泛的有效基因进行检测[10]。因此,多基因联合突变检测可以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法。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探针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83例 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判断疾病发展过程、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南京市江宁医院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及胸腔积液等NSCLC 样本83例,其中腺癌76例,鳞癌4例,未分化癌1例,肉瘤样癌2例,其病理诊断明确为NSCLC,且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严重影响研究结果的病症,同时有足够的肿瘤细胞进行后续分子病理检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0 字符。